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不断丰富文学中国的色彩(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梁鸿鹰 参加讨论

    二
    当今世界日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的过程为现代中国故事的书写提供了充分依据,我们应自豪地为世界提供富于当代性现代性的中国经验。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作家要注目中国发展最进步最具有超越意义的那些方面,用自己的笔,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步,改变多少年来中国给西方人留下的“古老的、陈旧的、历史沧桑的”印象,改变我们在“文化上神秘而难以接近”等印象,坚持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警觉自我的他者化,把发展中的、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奇迹展现出来。
    文学的“中国”形象由一代代作家共同构建,不同时代不同的中国形象,积累和丰富着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中国形象所包含的政治和文化诉求,对国际社会逐渐认识中国产生着巨大影响。放在世界视野中观察“中国形象”,作家责任重大。在融入国际潮流中迈出新步伐,是中国经验的主流,中国改革建设在世界现代化轨道上的进步,已经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影响,要到生活最细微的地方去,倾听时代的声音,以文学之笔,书写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贡献。这才是面向现代的中国经验的主旋律。
    我国不仅在经济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绿水青山,张扬传统文化等方面,也有不少可喜的进展。人们对物质化、功利化普遍反感,当代中国的现代性与民族主流价值观有了越来越多的契合,人们更相信从自己的土壤里生养出来的价值,要把那些带有中国人自己体温的坚守表现出来,让精神追求、精神价值以及对生命的庄重思考,成为文学创作的价值崇尚,使自己的作品因安妥了人们的灵魂而受到珍爱。
    三
    中国经验因当代中国丰富多样的现实而色彩斑斓,生活本身给文艺创作开辟的路径、可能性极为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到表现。”要开阔中国经验的表达视野,呈现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次与侧面,给人看到多样的、全面的中国理想、中国经验和中国现实。
    中国有着发展中的欣喜,同样面临发展中的忧虑。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一方面是前进中的问题与矛盾,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矛盾凸显,道德价值观犹疑分化,文化上多样化的旺盛需求,在资讯、媒体高度发达,中外文化交流碰撞极为密切的当今,语言、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作家每天都在与复杂的生活相遇。中国本身的进步与落后、愚昧与昌明、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促进作家不停顿地思考与提炼。中国有着过多的历史负担,现实生活与落后观念的纠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优秀的作家能够拨开迷雾,开掘生活的本质。
    文学创作要由人的个别通往一般,由人的情感与心灵达到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要把个人经验、情感、想象转化为中国经验、情感和精神,而不一定非得反映外在的、热闹的生产过程。现代性或现代化最本质地体现在人的观念、精神追求上,创作要探察社会深处律动,反映价值观新趋向,昭示生活微小变化在未来所蕴藏的意义,特别是要通过个人化的个性化的经验、情感、想象表达中国经验和中国情感。
    这种表达殊为不易。苏联作家爱伦堡曾经讲,在苏联作家协会的代表大会上,纺织女工在发言中向作家们“讨债”,质问作家为什么没有写纺织女工的小说。此后20多年里,苏联确实也出现了不少写纺织工人的作品,但大都躺在图书馆里无人问津。工厂图书馆里被借阅最多的,还是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人们更愿意读《安娜·卡列尼娜》,是因为工厂女工“看托尔斯泰的小说,不单单是为了了解那已经死亡了的社会道德,也是为了了解活生生的人类感情的复杂性。”作品写的纺织女工“不是人,而是机器:表现的不是人的感情,而仅仅是生产过程”,肯定不会受到欢迎。文学需要独特性、个别性,文学讲究复杂多义性,讲究对人的心灵世界的开掘,聆听时代的声音,表现中国经验,更需要开掘人的心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