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国文学外译:基于文明与对话(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陈伟 参加讨论

    中国文学外译的文本选择
    对于中国文学外译战略而言,如果选择国外译者承担中国文学外译任务,除了他们对汉语与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如国内译者更为准确与深刻外,还可能存在学理上的忧虑。其立足点就在于,包括译者在内的语言实践者是社会中的个体,自然地处于对张扬自身价值观与传达原作者价值观的双重本能之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出自己的语言偏见,并以一种“话语者态度”的表象模式控制着文本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基于此,国外译者的中国文学外译实践能否主动或有意识地在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寻求并实现平衡,能否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产生国际性影响,从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冷静思考。从文本选择角度来说,中国文学外译需要注重世界话语,同时更要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为此就要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向世界推介并阐释那些具有中国特色、蕴藏中华思想文化与民族智慧的故事或作品,它们才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材料。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所谓市场原则,虽然会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较易“走出去”,但就其软实力效能而言,则会直接损害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与形象,并且同时遮蔽原作中渗透的中华本土经验和民族文化特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认知错误或混乱,从而产生负面效能。
    在全球化时代,翻译的功能得到了新的拓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张力强化了文化外译对于国家利益与文化的建构作用,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重新设定世界文化格局。高层次文学外译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的瓶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放置于中国文学外译战略的整体系统中,在先验性批判或经验性认知的基础上加以重新审察与处理。“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注重译文表达的地道性,需要关注外国人的兴趣与能力,但根本上必须在全球化框架下以文明与对话为基础进行翻译策略的科学设计,在本地化翻译思维和世界性文化传播中寻找基于文学功能、世界文明与民族身份的有效平衡。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