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在交流之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晨报 文/周怀宗 参加讨论

    上周末,诺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北京举办两场演讲,并与中国作家莫言、余华对谈文学。
    作家的巅峰对话,让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文学依旧还有巅峰,依旧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让读者了解文学最前沿的动态。
    然而,毕竟我们处在一个文学边缘化的时代,文学的活动固然可以让人们重新唤起对文学的兴趣,但同时,也需要更多能够真正把兴趣变成动力,能够把人们对文学的热爱维系下去的东西,而这却需要更多具体而琐碎,却能够长久地影响人们生活的工作。为此,本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世界文学》主编高兴以及评论家叶匡政,共谈文学交流的状态和未来。
    交流从未停止
    当现代化来临,世界文学之间的交流就逐渐成为常态,从上个世纪早期的泰戈尔访华,到近年来诺奖作家的纷至沓来,如英国作家奈保尔、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秘鲁作家略萨、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包括上世纪到中国的马尔克斯等等。
    文学的交流不断,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学家之间的互相了解,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说:“对一个作家来说,他的文本的气质,终究和作家方方面面的状态有关,包括作家的修养,生活的经历,甚至生理状况等等都密不可分。因此,不同的经验和认知对于作家的创作非常重要”。
    而对于读者来说,认识文本之外的作家,则可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作品,陈众议说:“虽然钱钟书说吃鸡蛋不必认识母鸡,但在今天,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鸡蛋之外认识的,是柴鸡蛋还是含有激素的鸡蛋等等,都得从母鸡身上来。所以,文学的交流活动,往往会有助作家本身被人们更多地了解,而这种了解最终会反映到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中”。
    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独立于世外而生存,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它是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社会,乃至对文学本身的认知和探究,因此需要更多的学习,获得更多的经验,陈众议说:“一方面,见过面与没有见过面终究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可以有很多,但交流本身的本质和意义没变,不论是对个体的创作,还是对整个文学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文学是世界共同的文化,著名学者、《世界文学》主编高兴说:“其实有些时候,文学最能够起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推动相互之间的理解”。
    常态的交流体制
    世界级的交流,大作家的对话,更多时候,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对于文学来说固然重要,但实际上,简短而偶然的交流活动,并不能真正承担文学交流的功能。
    更普遍的做法是,建立作家之间更加常态的交流渠道,比如笔会,比如各种文学组织和活动,而在当前,这样的活动并不多,甚至很多时候要借助于商业力量。
    对此,高兴说:“这些年来,我们组织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邀请过不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来我们这里。当然,这样的活动确实是个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常态的交流机制,也会让作家、文学乃至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这两者不分前后,是可以同时做的”。
    就国内而言,常态的作家之间的交流往往没有巅峰对谈那样的影响力,同时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努力,高兴说:“国内文化交流现在有很多,也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比如有很多诗歌节,如青海湖诗歌节等,都是办得比较好的,同时,具有浓烈的国际交流性质,不仅是国内的创作者参与很广,国际上的作者来得也很多。”
    不论是巅峰对话式的交流,还是固定模式的交流,其实都是组成整个文化沟通系统的一部分,高兴说:“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流生态,哪一方面缺少,都会有不足,而更多更新的方式进入,则会让这个交流生态更有影响力,更有活力”。
    其实文学的交流不仅是作家之间,也不仅是作家和读者之间,还有作品之间,作品和读者之间,高兴说:“作家面对面的交流重要,但后续的工作同样重要,也就是作品间的交流。因为文学,最终还是要用作品来说话。不过目前来说,我们的作品交流,还处在一个非常不平衡的状态,基本上,国内新的作品,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引进,但反过来,我们的作品被介绍出去,却是零散的状态。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未来需要更多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