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成为杜甫的知音——山东大学教授张忠纲谈《杜甫全集校注》整理(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杜羽 参加讨论

    记者:如您所说,对杜甫集的校注既繁且难,萧涤非先生去世后又遇到不少波折。你们为什么能够坚持完成这项艰苦的工作?
    张忠纲:萧涤非先生曾说:“对于治杜诗的人来说,是无所谓甘苦的,都是甘,不以为苦。研究杜甫是一种乐趣。尽管工作很艰苦,但苦中有乐,苦尽甘来,苦也就是甘了。研究杜诗就是要有一股寝食俱废的傻劲。说来也有点怪,世上就是有那么—些人心甘情愿为杜甫卖命。”而先生就是一个肯为杜甫“卖命”的人。他86岁高龄仍手不释卷,逝世前一个月,还在手不停批地审阅我们的样稿。先生以学术为生命的执着精神,使我刻骨铭心。
    萧涤非先生曾郑重地对我们说:“杜甫晚年写过一首《南征》诗,其中有这样两句:‘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我们能不能成为杜甫的‘知音’?这就要看我们的努力了。这里又用得上杜甫早年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应当有这个气魄。”没有亲眼看到《杜甫全集校注》的出版,是他生前最大的憾事。我之所以下决心完成这部《杜甫全集校注》,就是要对得起先师,对得起学术界,对得起杜甫。我在《统稿后记》中说:“‘诗卷长留天地间’,先师亦可含笑九泉,吾愿足矣。”
    记者:从《杜甫全集校注》的编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几代学者的学术传承。扩展来说,您如何看待像《杜甫全集校注》这样的古籍整理著作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张忠纲:《杜甫全集校注》这样一部编录谨严、校勘审慎、注释详明、评论切当、附录完善的新校注本,是三代学人历经36年磨砺而成的。这种严谨扎实、孜孜以求的学风,对学术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其意义恐怕更胜过《杜甫全集校注》本身。所以我在《统稿后记》中说:“注杜之艰难曲折,犹似老杜艰苦备尝之经历。注杜是炼狱,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情操,可以检验人对学术的赤诚。”
    杜甫是诗人,又是思想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1300多年来有那么多人整理、研究他的作品。《杜甫全集校注》的编撰出版和它连续荣获学术大奖,必将推动杜甫研究的深入发展。我想,只要认真学习前辈以学术为生命的精神,认真读一读杜甫等古典大家的作品,人们就会心生感动,由感动而热爱,由热爱而行动,继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也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杜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