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爱上读书:并不神秘的独家“秘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安武林 参加讨论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便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林语堂说:“一个人在每天24小时中,能有两个小时的工夫撇开一切俗世烦扰,走到另一个世界去浏览一番,这种幸福自然是被无形牢狱拘囚的人们所极羡慕的。这种环境的变更,在心理的效果上,其实等于出门旅行。”如何养成阅读习惯?读书有无章法可循?本期,我们抵达“暑期阅读之旅”的第二站,在这里,各色风景将跃入眼帘,伴着鸟语花香,我们尽可以开始读了。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这个甜头我算是尝到了。自从小学三年级读了人生的第一本书之后,我就疯狂地迷恋上了阅读。40年读了多少书?我没有计算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每天都在阅读,而且阅读的范围很广。我喜欢叶灵风先生“读杂书”的观点,书读得越杂,所获的营养就越丰富。
    读书、淘书、写书、编书、评书、藏书构成了我人生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说,书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我在新书《爱读书》中写道:“我对阅读的兴趣远远大于写作的兴趣,一个人假如不必为生计所累、为事业所苦,我倒是愿意选择读书的生活。”
    我的读书随笔,如《读书就像玩核桃》、《在厕所读书》、《藏在被窝里读书》、《书呆子》等,都是写我的读书生活的。在各地学校给师生讲我的读书经历时,孩子们都听得如痴如醉,大人们听得兴致勃勃。这倒不是说我讲课的技巧有多么高超,而是说大家对我的读书故事感兴趣。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阅读第一本书,到四年级被老师命名为“书呆子”,到六年级在作文中写下“我想当一名作家”的理想,直至现在,我好像一直生活在最初的理想状态中。我对阅读的执著和热情从来没有动摇过、懈怠过。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愿意与读者分享自己爱上读书的“秘密”。
    每天读书一点点
    我不屑于与那种爱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打交道。假如一个人不喜欢读书,尚可以理解和原谅。我觉得这个人是没有尝到阅读的甜头而已,如果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他还是会如饥似渴地加入到阅读者的行列中去的。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我好像无话可说了。一个成年人说这样的话,实在是惹人耻笑。
    古人有“三上”读书法:厕上,马上,枕上。其实这可不是什么读书的方法,而是如何利用时间去读书的劝勉和自勉之词。我知道,很多人都有在厕所阅读的习惯,我算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的《在厕所读书》的文章才会在网络上引发很多读者的共鸣。我相信,再忙的人,读书的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只要他愿意。
    我每天都要读一点点书。不带功利目的的阅读,犹如闲庭信步一般,心灵能获得极大的放松,这种自由、宁静、快乐,恐怕是用别的方法不能获得的。比较烦恼的,就是那些需要写评论或者序的书,这些书我读起来很紧张、疲惫,有的甚至是硬着头皮读的。而我读书,不敢说手不释卷,却敢说身不离书。我的包里总是会塞一两本书的。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飞机、火车上,我都是要读上一会儿的。尤其是朋友们聚会,我总是喜欢提前到,坐着看书等朋友。朋友来了就把书塞进包里,不然会给人留下做秀的感觉。毕竟,阅读是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需要,不是给别人看的。但每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读书,我总会投去钦佩的目光。我觉得人最美的姿态,就是阅读的姿态。
    三心二意好读书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但我读书却喜欢三心二意。我一般很少死盯着一本书读完。在开始阅读的时候,我会同时打开五六本书。就像一桌美味佳肴一样,要色香味俱全。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传记、随笔一起打开。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心境下读不同的书。这对精神集中度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
    比如说,马上要吃饭了,时间比较短,可以读一首诗。晚上精力集中,可以读点理论书或有深度和硬度的书。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可以读小说提神,短篇的东西可以多读,而长篇的,一般只打开一本。因为短篇可以随时中止阅读,长篇随时中止会破坏那种连贯性,无论是作者的文气,还是故事的连续性,如果遭到破坏,便不能很好地品味其中的美妙之处。
    这些年来,我加大了那些“关于书的书”的阅读,也就是书话类作品。这些都是读书人阅读的心得,可以和自己阅读的体会、认识进行比较。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中获取一些知识和信息。比如说,哪一本好书值得一读而自己恰好没有读过。
    所谓的三心二意读书法,在我看来,是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可以体验不同的滋味。就像一桌美味佳肴一样,各种味道都去尝尝。这也是合理利用时间,最大限度调配精神集中度的有效方法。长久而又持续地阅读一种风格的作品,难免让人感到沉闷,甚至腻烦。所以,三心二意读书法,可以调节阅读的不适感。
    阅读也需创造性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我们常说一个人死读书或者读死书,意思是说这个人没有参透阅读中的创造性。最牛的读者应该既能看到文字之外的东西,也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作者。当然,这样的功夫需要锤炼。
    阅读,如同给自己画十字坐标。这个坐标,我觉得应该以泛读为经度、精读为纬度组成。精读是很好的,能够把自己培养成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如果没有泛读的支持,精读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一个人如果想在阅读上有所作为,那么,应该把泛读作为基础。从更高的意义上说,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才可以使用。
    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在我看来,就像知了把吸管扎进植物的脉管中一样。读者的心要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方能体会到作者的呼吸,就像我们把自己的脚放进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一样,达到高度的吻合。那样的阅读,无疑是“灵魂的壮游”、“精神的探险”。
    一个好读者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否则便无从体会文字中细微的颤动。一个缺乏浪漫情怀的读者,再浪漫的诗歌读起来也会索然无味。阅读不仅需要人生经验的积累,而且还需要想象力的配合。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哪怕是经典,也会有读不进去的情况。我一直不喜欢读科幻,很多次都想强迫自己去读,但效果并不好。于是,我先读一个外国人写的凡尔纳的传记,这样就对凡尔纳的一生和创作有了了解,产生了阅读其作品的兴趣。然后找一本缩写版的凡尔纳作品进行粗浅的阅读,这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从此,开始了科幻作品的阅读之旅。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书,尤其是经典的好书,要找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法来改变排斥的心理。这算是一种迂回的阅读方法吧。
    向阅读的最高境界进发
    我个人觉得,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和判断标准。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迷信书里的一切,而是吸收和借鉴书中的精华。阅读,终究是为我们的人生服务的。如果我们做了书的奴隶,那就本末倒置了。
    现在常有专家和权威机构向读者推荐图书,我更看重的是充分的推荐理由。
    阅读的本质,是形成一个人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的能力,即一个成熟的读者,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某人谈一本书的阅读感受,说的都是人云亦云的观点,那我是没兴趣听的。
    在大量的阅读中,自己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开始形成。当捧起一本书的时候,如果画大坐标,那就给它放在世界同类书的范围进行比较,然后给它定位。次之,也需要放在中国这个范围来比较,最次的,也要放在作家本人的创作上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我们才敢说: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是否值得读,有没有充分的理由向朋友们推荐。(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独立书评人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9日第9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