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主体:爱智慧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是对人本身的思考,它对人本质的审视和质询是解开人类“斯芬克斯之谜”的答案,也使它成为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始。由于西方人对这句话的推崇,它被喻为神谕而刻在阿波罗神庙的廊柱上。在人类几千年的时光绵延里,无论外在的世界发生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人本身的认识和质询永远是一个原点命题。在这里借用这句话是在省思以文学批评为己任的批评家关于认识自己和自我完善的关系。 西方文化哲学家维柯认为,“认识你自己”首先意味着要求得智慧。他给了一个名词叫“爱智慧”,指人对人类文化各门知识的摄取,而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化积累都是人们爱智慧的资源。因为爱智慧、因为知识,人才脱离了蒙昧不断地自我完善,并创造了这丰富美丽的人文世界。用在文学批评家身上,“爱智慧”既是批评家的学识和理论修养,批评的专业知识和水准,更是批评家的理性与情怀。 批评家藉由“爱智慧”进行学习和知识积累而具备了历史理性。历史理性表现为批评家对文艺创作与真实生活之间的深刻关系的把握。由此而能将一位作家、一部作品价值的高低,放在特定的历史坐标点上,经由纵横比较,看到其在艺术形式、内在意蕴等方面,与前人及同时代相比,有何独特创造和新的贡献。 批评家藉由“爱智慧”而自我完善,意味着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文情怀的塑造。批评家能对作品达到的精神境界的层次判断来进行文学作品的价值判定,却并不容易。批评家自身的境界即是批评的境界。此外,文学是以书写个体为特征的,然而如果我们认识到世界虽然由不同的个体组成,虽然个人具体情境中的悲欢离合有所不同,但只要承认人类所具有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共性,批评家应该面对以书写个体生存和命运的文学,去体察到人类的生存图景和命运,由此对人、对世界进行善意的批评。善意的批评并非人情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而是那个被人人时常言说又常常仅作为一个概念出现的词——人文关怀。批评家的“爱智慧”决定了批评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批评家能否从一部作品中读出作家对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情,对人生存的同情,这是批评家甄别作品良莠的一个重要尺度,是智慧的、善意的批评之所在。它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为人民”的文艺思想之间有关联性。而有没有“为人民”的批评水准,可以从批评的文字中得以呈现。批评就是批评家自身“爱智慧”程度的一面镜子,照出了批评家自身的专业修养以及理性和情怀。从这个角度看,批评是双面镜,既照出了批评对象也照出了批评家自身。所以,批评家要谦虚,时常“认识你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谦虚地“爱智慧”,才能使自己的批评具有较高的品格。 在考虑批评家“爱智慧”而自我完善的同时,理想的文学批评还要求我们考虑批评的效用怎样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