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为建设当代文学批评满怀焦虑,呼唤建设真诚的、有效的批评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对当下的批评话语心怀质疑,对当下的批评感到不尽人意。今天的我们,有人说是处于一个世界日新月异、风云激荡着的大时代,也有人说是处于消解中心的小时代。不论如何,思想的激荡应该是文学批评的发轫,而不是商业或者其他的东西。如果从事文学批评的人能够对批评始终报以高度的期许和不懈的追求,也许我们盼望的理想的批评,如狄德罗、孟德斯鸠、泰纳、罗兰·巴特这样的批评家的再出现当有可能,能够反映一个时代心理和思想感情,并且回归艺术本体的批评也当得以繁荣。这是对批评大家的期待,也是对原创性思想家的期待,是对理想的批评的期许。而我认为理想的批评当从三个方面向其趋近。 批评的境界:超文学的创造性 文学批评最基本的要求是遵循艺术的、美学的标准,然后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准确的表达。这是基本的常识,不容赘言。但还是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当下的文学批评中,多见关于作品思想内容的探讨,少见深入细致的艺术分析,也就是说来自文学外部的评判多而来自文学内部的批评少。所以,批评家要注意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力、美学修养以及语言魅力。 在满足这样的基本要求之后,再从文学批评本身来看,它和文学创作一样,有境界高低之分,批评的境界由低到高分为四层:传播文学信息、丰富作品内容、探讨创作规律和开拓思想空间。在这里谈理想的批评,就是追求批评的最高境界——开拓思想空间,这个最高境界意味着批评立足于文学,又达到了超文学的创造性高度。 具体来说,批评的第一重境界传播文学信息,主要是以浅显易懂,观点鲜明的文字介绍一些文学作品信息,它能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但还缺乏对作品深层的探讨,对作家提高创作水平亦提供不了多少借鉴和促进。批评的第二重境界是丰富作品内容。它注重对作品的语义、技巧、情感、意味和整体内涵的理解与阐释,往往会揭示出普通读者未能发现的意蕴。这样的批评,能丰富作品内涵,增强读者对作家创作个性的了解。批评的第三重境界是探讨创作规律。这样的批评既能解释普通读者读不出的内涵,还能揭示甚至作者也未曾意识到的内涵。比如王国维曾经借用叔本华的“生活之欲乃人生痛苦之源”的悲剧哲学观,指出《红楼梦》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乐天精神之艺术,“乃彻头彻尾的悲剧”的批评。第三重境界的批评能在历史的、美学的视野之下,对作品的成败、价值以及文学史的意义进行评估,以大浪淘沙般的真知灼见,在时间的冲刷中,为文学的长河确立一部又一部经典。 在本文中,我探讨的是理想的批评。那么,理想的批评所达到的境界就是第四重境界——开拓思想空间的境界。这种批评境界是立足于文学又超文学的创造性的批评。能够进行这样的批评的就是有原创性的思想家。举例来看:别林斯基对普希金、果戈理文学作品的批评中提出典型人物的理论;泰纳对音乐、绘画、文学、雕塑等艺术的批评中提出的种族、时代和环境的三要素论;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伯雷作品的批评中提出的狂欢、对话、复调理论;王国维对古典诗词的品评提出“造境”“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等。这样的批评已不再局限于文学和文艺批评,本身就是文艺思想的创造,从而达到更为高超的境界,即理想的批评高度。这些批评家具有元理论的反思能力,有创新理论的建构能力,是具有创造性才能的批评家。他们的视野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而是关于社会矛盾、文化冲突、人性追求、历史发展、生命美学等这样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他们是哲学家,是思想者。今天,我们期待一流的批评家,更不如说是期待具有原创性思想的思想家。 那么,为了接近理想的批评,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又该怎样锻造自己,而有能力向理想的批评迈进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