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一流的学者都是“干活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采访/周语 整理/高 参加讨论

    今年1月,戴燕教授将十几年来所作的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结集成书,以《陟彼景山》为题,由中华书局出版。戴燕在序言中解释了书的题名,这是取自《诗经·商颂·殷武》中的句子:“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意思是登上高山,看到那些粗壮挺直的松柏,将它们砍伐、搬运下来,建成宗庙,用于祭祀祖先。借用“陟彼景山”为题,是要表达学术上的传承和对前辈学者的敬意。书中访谈的前辈学者,包括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朱维铮、陆谷孙、张信刚、兴膳宏、川合康三、金文京等先生。在戴燕看来,作为专业的学者,他们长期研究中国,关心中国,已经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勤勤恳恳做了很多事”,而尽管谨守学者的本分,甚少对公共事务发言,但他们其实都怀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文汇报:《陟彼景山》这本书,收录了11位学者的访谈录,记录了各人诸多学术经历和思考。这些学者都有自己重要的著作、论文,读者也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文章来了解其学术生涯,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做这一系列围绕学术又不仅限于学术的访谈?
    戴燕:本来不应该是我来抛头露面,这就像红娘抢了崔莺莺、张生的戏。我希望大家首先能明确一点:这本书的主角是书中11位我们很荣幸访问到的前辈学者,我只是一个“跑龙套”的。
    当然我也是经常在想,现在社会上老是在说要保护文化遗产,有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那么这些学者呢,他们做的工作甚至他们本人,难道不是重要的文化?是不是也应该得到保护?最起码是给以记录。
    像何兆武先生,我们知道,他翻译了那么多重要的西方经典。从1950年代起,他就翻译卢梭,卢梭的不少作品都是他翻译的,比如《社会契约论》。他还翻译过康德、帕斯卡尔,后来又翻译科林伍德等。这些肯定都是极为重要的文化成果。像陆谷孙先生,他是莎士比亚的研究者,他自己的研究、在课堂上讲得最多的,大概是莎士比亚,但我们没有听过他讲莎士比亚课的人,好多人肯定都用过他编的《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这样的字典和翻译,在网络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不知道以后是不是还需要人花那么多精力去编写,可是但凡人做的工作,都不大有复制的可能,所以,何先生的翻译、陆先生的字典,仍然是无可替代的,那里面有他们的精神。
    在我们访问过的这些学者中,何先生是年纪最大的一位,已经90多高龄了,其他先生,年纪最轻的,现在也已经退休。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经历过的漫长时代,都已经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他们出版的书和教学经历,也凝结成了很珍贵的文化。
    学者们平时在书斋里做他们的学问,时间宝贵,不大可能出来像明星一样走秀。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学术研究者,让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年轻人知道学者的工作正是所谓“文化”的一部分,学者本身便是文化人?我恰好有一点机会来跑个龙套,因此便做了这些访谈,并将谈话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