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中俄文化的相遇与相互理解——对话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卢基扬诺夫(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特约撰稿 刘亚丁 参加讨论

    深刻解读与深度合作
    刘亚丁:您本人出版了研究《论语》和《道德经》的专著,附录是您的《论语》和《道德经》的俄译本。您能不能向中国的读者介绍您的主要观点?
    卢基扬诺夫:我非常喜欢这两本书,我经常诵读。《道德经》包含了普希金的精神,它让我成为孩童,让我畅游于自然之中;《论语》包含了托尔斯泰的精神,它让我变为成人,让我畅游于社会之中;《易经》则把两者结合起来,要人成为“老者/孩童”和“孩童/老者”,畅游于永恒的循环之中——这当然只是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幻想。
    这两本书是道家和儒家的基本经典。儒家看重古代,即过去的时代,认为古代可以在未来中复活,或者说,古代与未来的结合会回归到现在。道家看重未来,认为未来会再生于过去,或者说,未来与过去的结合会回归到现在。《易经》把这两个结捏合起来,形成了未来、过去、现在的辩证的三位一体的螺旋。这是全球结构的最和谐的结构和密码——每种文明独立,又相互结合。形象地说,《道德经》和《论语》是锁,《易经》就是开锁的钥匙。
    《道德经》是由从天地的宇宙层面道德的自然花纹来描绘的,天和地的半球都聚焦于庄子所说的圣人所居住的中心。在圣人居于中心的文本的辩证螺旋线条中,所有的花纹有自己的纹路和节奏。这就是一年四季的纹路和音乐节奏。在时序交替中圣人生长,“道”和“德”的文本用年轮在其身上烙下痕迹。到了生长的极限,圣人消亡,化为带着“道”和“德”花纹的自然之物(我们会联想到盘古的神话)。然后一切又周而复始,花纹投射到中心,再生为圣人,“道”和“德”在他身上编制纹路,如此等等。因此,不同的季节读《道德经》,少年、老年读《道德经》,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每一次读,其内涵都会有差异。
    读《论语》也是如此。只是一切都发生在以自然宇宙为背景的社会领域里。宇宙的半球聚焦于儒家的君子。花纹的描绘与道家相似,但具有不同的意义。花纹在历史时间里按照儒家的礼而律动。君子求学、生长、完善,达到师长的阶梯后就逝去,将花纹留在典籍里。老师的生命在其学生中得以延续。
    我自己还根据《淮南子》和《白虎通》的内涵,绘制了道家和儒家的“道”的五行原型螺旋图(见下图)。
    刘亚丁:那么,将《道德经》和《论语》翻译成俄文是比较困难的工作吧?
    卢基扬诺夫:我们提供了《道德经》和《论语》的平行的译本。我完成了这两本书的学术性散文体译本,阿勃拉缅科教授完成了它们的诗歌体译本。我们为什么要提供哲学文本/诗歌体平行的译本呢?首先,早期哲学思想都是以诗歌的形象来表述的。其次,人刚刚一出生是从母亲的摇篮曲开始的,孩子是人间的神,诗歌是他们的语言,老子和孔子保留了这样的语言,即使在最具有散文性的语言中也暗藏着韵律性。
    刘亚丁:阿·马斯洛夫认为《道德经》中包含了仪式咒语和祷告词,所以他的《道德经》译本比较注重韵律性,伊·谢麦年科在翻译《论语》时,也把某些地方译成有韵律的文字。在您本人的《道德经》译本中我发现,某些片段也是押韵的,如二十四章、三十三章。但将《道德经》和《论语》整体翻译成诗歌体,或许你们是首创者。
    现在我们换一个话题。季塔连科任主编、您本人和科布杰夫任副主编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汉学巨著。请您谈谈,俄罗斯汉学家为什么要撰写这部大典?
    卢基扬诺夫:20世纪最后25年,随着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影响的日益广泛,俄中友谊的不断深化,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俄罗斯汉学也有必要总结250年来的发展历程,这就产生了写作《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必要。这部汉学家们用15年完成的著作,得到俄罗斯科学院的高度评价,2010年获得了俄罗斯国家奖。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俄罗斯汉学家时也提到,这部书是俄罗斯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当时我也谈到,四川大学的领导和俄罗斯学家们提出了将它翻译成中文的建议,这是俄中文化联系的大事件。现在这些提议者应该让人们知道了,他们是: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优秀的俄罗斯学家刘亚丁、李志强。您本人就是这个艰巨的翻译项目的首席专家嘛。
    刘亚丁:在我看来,大典的意义首先在于,它以“新欧亚主义”为基本理据,消解了某些西方汉学家所谓中国文化是博物馆陈列物之类的偏见,肯定了中国文化对现代社会和对世界的意义。其次,它阐释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创造性转换作了论述。最后,它具有学科的全面性,是世界汉学界涵盖学科最全面的著作。
    感谢您2010年9月在川大当代俄罗斯中心成立仪式上将这套书赠送给我们,这样我们才有了将它翻译成中文的想法,我们得到了川大领导的支持,得到您和远东所的赞同,在李志强、夏忠宪、刘文飞、张建华和王志耕等教授的积极参与下,2012年我们团队申请并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
    卢基扬诺夫:我记得,在2010年9月16日,就是我将《中国精神文化大典》赠给贵中心的那个晚上,您对我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大典翻译成中文。2011年的春天,我们在川大签署了大典的翻译合同。
    刘亚丁:有志者事竟成,我也记得,2014年1月,在远东所您的办公室里,我们一起讨论未来的中俄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方案,现在我们已经在“丝路书香”工程的支持下,合作翻译儒家经典了。
    卢基扬诺夫:作为俄罗斯汉学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教育参赞赵国成、文化参赞张中华等人的大力支持,我想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谢意。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工程”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