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此处“虫”、“鱼”、“云”、“鸟”四字,当指最初的象形字。 ②③见《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④坪内逍遥从研究欧洲近代文学中得到启发,1885年发表《小说神髓》,提倡写实主义,反对江户时代一味“劝善惩恶”的主观倾向;二叶亭四迷则于1887年听取坪内逍遥的意见,用口语写出了小说《浮云》,体现了“言文一致”的成功。这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场很大的变革。请参阅山田敬三著《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第六章,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⑤见黄遵宪为《己亥杂诗·滔滔海水日趋东》诗作的自注。 ⑥转引自李华川《晚清一个外交家的文化历程》,第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⑦《支那童话》(Contes Chinois),即陈季同选译成法文的《聊斋》26篇。 ⑧引自李华川博士研究陈季同的专著《晚清一个外交官的文化历程》,第5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⑨引自曾朴答胡适信,原载1928年4月16日出版的《真美善》杂志第1卷第12号,亦收入胡适《论翻译》文后附录,见《胡适全集》第3卷,第807—809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⑩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虑:用外文写作的小说可以进入中国文学史吗?我认为,在歌德和马克思先后指出“世界文学正在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时代,中国有一些作家用外文来写作品,这件事本身恰恰显示出了鲜明的现代特征。陈季同生活在120多年前的法国,又看到了佛朗士一类作家公开发表在报上的非常看不起中国文学的那些批评,他几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了自己的笔。陈季同之外,创造社成员陶晶孙曾用日文写过小说《木犀》,台湾作家杨逵也在日本左翼报刊上发表过《送报夫》等作品(为了躲避日本殖民当局对汉语文学的严密审查),凌叔华用英文发表过自传性小说《古韵》,林语堂更用英文创作过《京华烟云》等一系列长篇作品,鲁迅则在日本《改造》杂志上用日文刊出过文章。认真搜索起来,曾经用外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人数恐怕还更多。当然,他们的作品也只有被翻译成汉语之后,才能对更广大的中国读者产生影响。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写到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实在是一种非常正当、非常合乎情理的事情。 (11)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12)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第27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