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把世界当课本,而非把课本当世界”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靳晓燕 参加讨论

    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博览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腹有诗书气自华”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从前人的经典论述中,我们完全可以明白读书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虽然并非每个读书的孩子都能写好作文,但能写好作文的孩子肯定都读了很多书。读书是写好作文的“筑基”功夫,是写好作文的根本。一个孩子读了书,写作能力的提升就是情理中的事。这也正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会读书。
    作文教育不能“画教材为牢”
    记者:从小学开始,语文课就伴随着我们。然而在中小学的应试环境下,学生往往重视却不喜爱语文,让语文成为尴尬的学科。您能否具体谈谈背后的原因?
    于树泉:以初中语文课为例,3年的时光,师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中考考试范围的1000个词语、22首诗词、18篇古文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平均每天落实一个词语,每50天落实一首古诗,每60天落实一篇课文。放眼全国,情况大同小异。老师尽管不厌其烦地去分析,“掰开揉碎”了再讲解,可到头来,总有一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失落。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本该血肉丰满、魅力无限的语文变得瘦骨嶙峋,让人生厌。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初中3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我们却“画教材为牢”,让数以亿计的学生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苦苦打拼而无暇他顾,这无论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于民族前途、国家未来,都是巨大的智能浪费。追根探源,主要还是我们丢失了读书这个教育的“根本”。一味用专业知识教育人,让孩子淹没在知识训练的海洋中,学生便会被培养成“机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