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邹自振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是汤学专家邹自振教授在其2007年出版的《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著是一部内容丰富而观点清晰的汤显祖评传,邹先生将涉及汤显祖传记内容的章节大大压缩,而以生平见思想,以思想论其著作,希求更加集中立体且有针对性地呈现一代剧作大家汤显祖。 邹先生曾在汤显祖老家江西抚州的抚州师专任中文系副主任。毋庸置疑,抚州特殊的地缘优势为他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便利。写作过程中,邹先生参考徐朔方先生笺校的《汤显祖全集》和周秦教授校注的《紫钗记》评注本,并从汤显祖学习与从政及其相关的社会经历入手去探索、分析汤显祖著作的时代特征和美学意义,客观再现了有机统一而生动真实的汤显祖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本书共分八个章节。前两章为“汤显祖生平述略”和“汤显祖思想与诗文创作”。在第一章中,邹先生认为汤显祖一生浪漫的艺术情怀、博大的思想精神与敢于坚持真理的品格,与其儿时的启蒙教育密不可分。汤显祖十五年的官场生涯对他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数次落第,拒绝张居正和申时行的拉拢,固穷守节,三十四岁时才考中进士,且名次靠后。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他上书《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制度,揭露官员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对万历登基二十年以来的政治作了抨击,被贬徐闻典史。在徐闻期间,他教化民众,倡导“贵生”,并建贵生书院以阐明其生生之仁的人生理论。后遇大赦,他调任遂昌知县,兴建书院,重视生产,奖励农事,甚至在节日期间放囚犯回家以享天伦。在邹自振看来,汤显祖站在一个绝对的制高点,用其悲悯之心来关怀社会,用丰富敏锐的情感将这些特殊的经历铭刻于记忆中,再用笔将这些一一书写下来。正是因为丰富的社会阅历,汤显祖所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终写出“四梦”这样的戏曲名著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明朝中后叶,官员结党营私,朝政腐败,最终能坚守住的人并不多,如汤显祖的好友沈懋学因投入张居正门下而高中状元,汤显祖则因拒绝张居正的邀请而四次落第。他始终坚持着作为一名读书人的使命,独守一方天地。在这方天地中,他不忘初心,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梦。 《南柯记》中的“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酡,后生们鼓腹歌”,无疑是汤显祖构筑的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场景。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也身体力行,希望能在一方小天地中创造这样一个桃花源。毋庸置疑,汤公这种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显然是不分时代的,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和价值。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汤显祖拿起手中之笔,写出了一个新“梦”,在“梦”中他构建出了一个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南柯郡。作为一名自觉的官员,汤显祖敏锐地意识到了民众的真实向往,他在自己所能顾及到的小范围内小心地实验着。 第二至第六章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评述分析。汤公的作品主张“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牡丹亭》与《紫钗记》是对“善情”的赞美和对“美梦”的向往;《邯郸记》与《南柯记》则是对“恶情”的批判和对“迷梦”的揭露。汤氏“四梦”,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受与思考。在邹先生的文字中,读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临川四梦”特别是后三梦对明代人的心灵及精神变化的深度解读。在邹先生看来,“四梦”既有为构想美好人世的苦苦求索,又有因梦醒而走投无路的无奈困惑。正是在这解读的痛苦历程中,邹先生和汤显祖一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现实,体味着那一份不满、失望与否定。 《牡丹亭》对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对情感超越生死的赞颂,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都使之区别于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据说,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时层层批注,深有所感,终因自伤身世,十七岁就悲愤而亡。杭州一富豪的小妾冯小青,十八岁抑郁身亡,留下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女伶商小玲也因扮演杜丽娘一恸身亡。一本《牡丹亭》,实在包含着太多的东西,从“情”出发,由“梦”入手,杜丽娘自我意识的觉醒,将爱情作为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的追求,对婚姻自由的向往等等,无不也是现下众青年的社会诉求。婚姻自由虽已打破了数千年的禁锢,但无形中的道德观念仍然圈禁着很多人的思想,没有在明面上爆发,却在私底下暗流涌动。汤显祖大胆地将人内心对于情感的需要外化,肯定了这一欲望。可以说,汤显祖成了整个时代的筑梦大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