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哈利·波特的故事已经讲到第八个了。《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发生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结束的19年之后,哈利·波特在魔法部工作,哈利的小儿子阿不思被分进了斯莱特林,与德拉科·马尔福的儿子斯科皮成了朋友,结识了神秘的黛尔菲,决定用时光转换器救回死去的塞德里克……正邪之争外,哈利与阿不思的父子关系以及阿不思与斯科皮的友谊都面临着考验。在您看来,这个故事与之前哈利·波特的7个故事是一脉相承,还是发展出了新的主题? 马爱农:我觉得《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是前面七本“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延续,但它毕竟是一部新的作品,人物和故事情节走向都有其独特的新意。这部作品中,哈利他们这些中年人和儿女之间复杂的亲子关系,哈利对于阿不思与斯科皮交往的担心,更多的是源于对儿子的爱,担心阿不思的安全,而不仅仅出于对马尔福家族以及食死徒的歧视。哈利·波特是魔法界的英雄,阿不思作为哈利·波特的儿子,其身份具有特殊性,他在哈利的光环下感到压力,生怕辜负了身上所承载的种种期望,因而想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来让大家刮目相看,这是青春期男孩子的普遍心理,在阿不思这个男孩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者对哈利·阿不思这对亲子关系描写得逼真而深刻,反映了大多数父母面对青春期孩子的焦虑以及青春期孩子面对父母时的反抗、叛逆和对父母割不断的血缘亲情,这些心理冲突很有代表性,许多人都会从中找到共鸣。剧本讲述的虽然是一个魔法、奇幻主题的故事,却也反映了普通人之间的感情和人物关系的冲突。 剧本与之前的七部作品衔接十分自然,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结尾就是19年后中年哈利和朋友们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给孩子们送行,而剧本的第一幕第一场正是这一场景。“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在剧本中出现,都有着其出色的、甚至令人称奇的表现。 记 者:《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是由J.K.罗琳原创,由戏剧、电影编剧杰克·索恩执笔的。在形式上,它不同于之前的7部小说,而是以舞台剧本的形式呈现的,您怎么看待这种形式上的变化? 马爱农:这部舞台剧的诞生经过了不断的磨合,J.K.罗琳先有一个故事提纲,两位编剧把这个故事提纲发展成剧本,在排练的过程中,有演员和其他创作人员的加入,剧本不断完善,最后这个剧本是与舞台剧的表演同时问世的。 以舞台剧的形式重演哈利·波特的故事,应该和J.K.罗琳喜欢不断尝试新事物的性格有关。在哈利·波特系列成功之后,她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写作奇幻小说,而是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现实主义题材的《偶发空缺》,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之后她又转型写侦探小说,陆续出版了《布谷鸟的呼唤》《蚕》以及最近的《邪恶的事业》。她还执笔写了《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电影剧本。每次转型都是大跨步的,因此,这次以舞台剧的形式出现并不奇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