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经典类型与类型经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邵燕君 参加讨论

    十五年来,网络文学不但形成了自成一统的生产-分享-评论机制,也形成了有别于“五四”“新文学”精英传统的网络大众文学传统,以及建立在“粉丝经济”上的“快感机制”(如“爽”、YY等)。
    总的来讲,目前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还是比较外围化:在对网络文学发展脉络的梳理描述上,依然较多参照传统文学史的方法,分段分期或分网站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介绍,而缺乏对网文发展内在逻辑的把握;在研究的态度方法上目前大多采用文化研究的方式,而未进入“阵地战”式的文学研究;目前对于网络文学作品研究基本进入到以类型为单位,很少对单个作家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式的研究;第四,在对生产机制的研究上,目前较多的是对各种网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缺乏深入到网络文学的生产过程中,针对点击率、收藏数量、月票、打赏制度等,以及评论区、贴吧的粉丝评论对作者写作的互动性影响等,进行内在性研究;在评论标准上,研究者多会自觉不自觉地沿用传统精英标准,对于建立在“粉丝经济”上的网络大众文学,缺乏在深入理解基础上的公允评价,由此也缺乏对其新美学特征的发掘和论证;在批评话语上也大都以现有的学术话语“殖民”,缺乏对网络“土著”语言的提炼融汇。
    对照传统经典的定义,类型文学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经典。不过,必须强调的是,类型小说经典标准的确立不能一味攀附传统定义,而是必须强调自身的属性———相对于传统经典的“精英性”,类型小说的经典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
    “通俗性”主要表现在,类型小说经典在思想上和文学上都不具备传统经典那样的原创性,这不是作家水准限定的,而是类型小说本身特征限定的。类型小说经典的典范性表现在,它是本时代高端思想的传播者,是本类型文学技巧的集大成者;其独创性表现在,作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反类型的创新动力。其传承性表现在,必须获得当世读者的广泛接受和同期作家的模仿追随。类型经典是没有“追认”一说的,这正是它的“大众性”所决定的———经典的认证者不是权威机构而是大众读者。传承的当下性这并不妨碍超越性,伟大的类型经典也是代代相传,被后来者反复致敬的。“网络性”构成了网络类型小说经典的一个重要特征,粉丝读者不仅是经典的接受者、传播者、评价确认者,同时也是参与创作者。
    用以上关于“网络类型小说经典”的定义考察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十五年来的创作实践,或许我们尚难挑出足以传之后世的不朽经典,但至少可以选出一批具有经典性的优秀作品:
    今何在《悟空传》(“西游故事”):它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端之作,并且在其后的反复书写中一直贯穿着网络作者广泛怀有的“文青情结”,蕴含着反类型化的冲动。
    南派三叔 《盗墓笔记》(盗墓):“盗墓文”将电影《夺宝奇兵》系列的西方元素与中国的墓葬知识相结合,并融合进中国的现实背景和人情世故,形成以惊悚悬疑为类型内核的、具有本土风格的寻宝故事。
    梦入神机《佛本是道》(玄幻):对中国传统神话体系的重新架构,使其与现代修真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为网络文学中玄幻类型的发展推开了一扇全新的门户。在此之前,玄幻小说基本上局囿于两大体系内无法自拔:一是像《诛仙》所师承的“蜀山剑侠流”,一是像《哈利·波特》、《魔戒》所渊源的西方魔幻体系。而《佛本是道》则以所谓的“洪荒流”体系,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以至于后来许多起点小说作者都在其开创的架构里寻找蹊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