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世界文明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深刻阐明文艺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回答了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作品,优秀作品要坚持什么样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需要弘扬什么、彰显什么、歌颂什么,以及党如何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这篇重要讲话,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继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之后,再一次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正确方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创新发展理念,并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创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篇章。自有人类出现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昌明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一方面,从原始狩猎到游牧农耕,再到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创造了令人仰止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从原始文化到农耕文化,再到近代和现代文化,创造了叹为观止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昌明的脚步,犹如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然而,曾几何时,物质文明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新技术革命的强力推动下,突然加快脚步,并以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蔓延,转瞬之间化作了天文数字的巨大财富,并主导了消费性、娱乐性的各种文化业态,催生了当代快餐文化、媚俗文化的迅猛扩张。这种情况,同样影响到我国。重物质轻精神、重自我轻人民、重娱乐寻刺激轻思想轻正气等现象像传染病一样侵害了民族的肌体,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要不要精神文明作支撑?物质文明的繁荣,是否一定要以精神文明的枯萎、文艺创作的迷失为代价?中华民族在寻梦历程中如何同时打造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些跨世纪之问,终于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了正确答案。 针对严重忽视精神文明支撑作用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