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印》: 以非暴力美学处理战争叙述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火印》是作为儿童文学类型出版的。说起儿童文学,我们马上会想起《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反映抗日战争的优秀作品。《火印》同样也是以一位孩子为主角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坡娃是一个十来岁的放羊娃,与小马“雪儿”结下了友情,但雪儿被日本兵强征去当战马,坡娃要救出雪儿,雪儿也要摆脱按在身上的火印所带来的耻辱,于是就发生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我更看重曹文轩以自己所坚守的审美原则来处理充满血腥和暴力的战争故事,他让我们相信,在战争叙述中同样可以贯彻非暴力美学。 曹文轩是一个追求优美达到极致的作家,他以往的作品多以表现童年美好记忆和淡淡乡愁为主,但这一次曹文轩却以优美的美学原则去进攻血与火的战争,让人不得不产生由衷的敬意。以优美的美学原则讲述战争,自然就会在叙述中贯彻非暴力美学。比如《火印》这部小说涉及暴力、血腥、凶残、苦难,而且这种民族战争中的苦难是一种撕裂开来的苦难,跟曹文轩过去所写的苦难完全不一样。当作家必须真实地将这一切传达出来的时候,还能不能仍然采用过去的优美风格?能不能让读者获得一种优美的审美体验?曹文轩通过这部作品给予人们非常肯定的回答。无论是处理暴力,还是处理血腥和恐怖,他首先在语言文字上追求精准和优美,同时在修辞上营造一种文字屏障,以避免直接呈现所带来的感觉刺激;而在叙述方式上,他不去丑化、妖魔化,更不对暴力和苦难进行渲染。哪怕写到日本军官河野的死,曹文轩也是以文学化的语言叙述河野跟着马坠到悬崖下。我以为,曹文轩的处理更吻合文学欣赏的要求。 在小说的叙述中,曹文轩始终保持着拒绝暴力美学的态度。曾经暴力美学大行天下,何况我们将暴力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于是作家在书写暴力时就觉得在道德上获得了豁免权,这是导致暴力美学在小说叙述中泛滥的根本原因。从这个角度说,曹文轩在《火印》中的姿态很值得我们反省。曹文轩对优美的坚守还表现在对传统小说基本元素的坚守,如故事的完整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锤炼、风景描写等等。这些基本元素常常被反小说、非小说的现代观念所摒弃,但这些基本元素往往带来和谐与协调的叙述风格,而和谐与协调正是优美的归宿。 说到底,文学是审美的,文学的思想意义也是通过审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的。在抗日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强调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多余的。有时候,当题材的思想意义过于强大时,会使作者忽略了对文学性和审美性的自觉追求。一些人写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了突出思想意义,就一定要把侵略者丑化,一定要把暴力渲染到极端,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调动你的仇恨似的。但我以为,这样表达出来的仇恨是很浅层次的。 挑剔地说,曹文轩还是显得拘谨了些,如果他能像小说中的那匹马“雪儿”一样无所顾忌地追求自由精神,他的突破或许会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