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五四”以来的我国新文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比之传统的旧文学,它在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怎样的关系? 张炯:应该说,关系至大。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迄今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都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它开辟了我国文学的新的人民文学时代,即表现人民并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18—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和人民革命根据地文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传播过程虽发生过左倾幼稚病,但逐步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从介绍部分观点到走向全面系统的介绍。高峰是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个时期是1949—1976年。我国文艺理论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包括毛泽东文艺思想。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集和选集先后出版,《毛泽东论文艺》等书的陆续问世。但这期间由于毛泽东左倾思想越演越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重大错误和极“左”文艺思潮一度肆虐。第三个时期是1978年至今。先是高举邓小平文艺理论旗帜,批判了极“左”文艺思潮,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在传播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做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工作。如根据德文译本重新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及毛泽东、邓小平论文艺的著作。实施了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更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是我国文艺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将之作为文艺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创作指导的理论基础的过程。从革命文学的论争到左翼文艺的兴起和发展,从以延安为代表的人民革命文艺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波澜壮阔的人民文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从曲折走向繁荣的过程,都可以见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日益强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