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军:您对于当代文学怎么看,对当下多元化写作的格局有什么看法? 朱德发:我觉得当下写作所谓的多元化、四方八面的追求,始终让我感到在多元化里面,总是缺乏大家,缺乏一些大的作品。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需要一些特别大气的、能反映我们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作品,恰恰这样的作品很少。小家子气太多了,大的作家比较少。我觉得文学创作这时候应该是近百年来最好的时代,什么东西都可以发表。 19世纪俄罗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出现了很多大家。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就不能出现大家呢?我们的历史提供了多么充盈丰富的题材。抗战八年,我们除了游击战、地道战的作品外,这整个战争场面和历史过程不可以写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怎样结合起来,这样大的史诗性的作品不可以构思吗?俄罗斯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咱们现在没有这样的作品,特别是反映八年抗战正面战场的没一部像样的作品。这种情况大家都承认。只重视日常生活叙事的文学作品,也缺乏深度,这类作品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它也发现不了什么新的东西。我觉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深邃的东西是埋藏在底下的,他们却不把它发现出来。作家不去发现,那靠谁去发现呢?作家就是要靠自己的感性,靠你的感觉、你的体验、你的感受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性、玄妙性的东西发掘出来,我们这些搞文学研究和评论的是发现不了的。我考虑现在正是应该出现大家的时候,也是应该出现大的评论家、大的作品的时候。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现在物质风对作家的腐蚀比较厉害。一旦腐蚀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他就不想在艺术上有大的追求了。因为搞这样大的作品,非得下苦工不可、下大力气不可,甚至要付出生命。就像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十几年。现在哪有这样的作家?所以说现在很难讲,我还没看到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