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评论是有生命的学问——访评论家肖云儒(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记 者:您提到了要加强青年评论家的队伍建设,这个问题现在很重要。事实上,现在的年轻人与您和其他老一辈评论家相比,享受的是好得多的条件,平台也更大了,应该说,他们具有很好的理论修养和学术背景,但似乎与老一辈评论家相比,他们真正的“批判”精神变得微弱了,让人觉得刚出生就已经老了。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肖云儒:现在很多青年评论家都是从高校走出来的,生活经历比较简单,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原因其实跟评论家的人格建构有关。评论家首先要防止各种社会无良精神的腐蚀,不能只是为市场服务、为大众传媒服务、为某个小圈子服务,评论家的人格力量应该足以震慑住各种各样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对于文学评论来说,发现缺点跟发现优点一样困难,甚至于更困难。我认为,评论家要想做到“有好说好,有坏说坏”,就必须尊重自己的第一感觉。对我来说,一部作品如果感动了我,影响了我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看法,或者引发了我思考的动力,这就是好作品,其他艺术手法上的问题是另外的事,起码总体上是好的。文艺批评要敢于批评,要真正发现、扶持一两篇非常有质量的批评文章,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批评的风气。同时更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养成这种风气,维护这种风气。
    记 者:您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最早提出了“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一说法,至今对我们的散文研究和创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批评家要想写出锐利的、敏锐的作品,要想在文学评论上有所建树,需要敢于打破一些旧的东西。但是同时,批评家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是否还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
    肖云儒: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批评要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这是很重要的。“老三届”的评论家,你看他的文章,真的能够看到他的人生积累和生命体验,那就是因为他经历过基层生活,经历过社会的风浪。他们的评论不是从书本里走出来的,而是从生活和生命中走出来的。我跟雷锋同年出生,头脑中始终有一种“螺丝钉精神”,这也许恰恰是我们这代人幸福的地方。我是人大毕业的,毕业后把我分配到陕西,于是我的一辈子都扎根在了这里,我对这块土地的了解比较深,有很多切身的体验。我当过农业部的记者,“文革”时被下放修铁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都是财富。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没有这个经历。文学是审美记忆,人生的最初记忆是最珍贵的,年轻时的经历和记忆,会影响你的一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