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光正接触,能够感受到他周身散发出的素朴、超然的气质,这或许是因为长期从事宗教文学研究熏陶而成。“兴趣之所在,安身立命之所在。要以方外之心,做方内之事。”吴光正说,长时间做宗教文学研究,自己的心态也慢慢有了改变。 研究必须重视选题 吴光正喜欢读书,而且在常人眼中往往看起来似乎“不务正业”。他本科读中文系,却花了多半时间研究中国哲学;研究生时攻读明清小说,“实实在在”用了三年时间钻研文化人类学。在学术研究上,吴光正属于“开悟”较早的一类。大三时一篇《论〈论语〉》的文章刊发在学校学报上;硕士期间,一篇对《三国演义》进行还原解读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职业生涯之初,吴光正对走学术研究道路的意念并不坚定。在尝试了其他工作之后,吴光正认为,长期的读书习惯,还是应该下决心结合专业做点事情。走上研究道路的初期,他最苦恼的是找不到好的选题。“《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的情节、主题、人物、美学风貌等,都已经被学界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当时,我们几个年轻人都感叹,要是再有一部‘三国演义’给我们研究就好了。”但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后,吴光正意识到,选题不好选恐怕根本原因还是在理念、方法、思维上。在海南大学任教期间,吴光正撰写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这次研究经历对他启发很大,此后的学术研究选题不断,并开始将关注点落在宗教文学、文学与图像等研究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