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全面呈现回族文学的成就和风貌(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三是学术上更深入。由于我们这部书编写出版得较晚,所以我们有条件吸收、消化各民族文学史编写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我们这部书的主要作者,都是国内回族文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和权威学者,有的毕生从事回族文学研究,因而,这就保证了我们这部书的高质量。
    记 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中国回族文学通史》在编写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杨继国:在民间文学卷中,民间文学首先就要讲神话,我们认真研究了阿拉伯语关于神话这一词汇的不同解释,又认真参考了伊斯兰教关于真主创世的观点,并深入请教了民族宗教界的领导和专家,最后采用的表述是:“因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回族民间,‘神话’一词,仅限于虚构、幻想类故事。认为那些《古兰经》之外的故事,才是人们编造的故事,才可以称之为神话。”这样,既尊重了学术的规范,又照顾了群众的感情。
    再如,在古代文学史中,许多回族作家的族属一直存有争议。如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权威的中国文学史莫衷一是,几种说法并存。在我们的《通史》古代卷中,不但依据历史记载,说明萨都剌出生于西域回族世家,而且深入刨根问底,翻检各种《萨氏族谱》,均找到了萨氏“先世色目人”的记载,还查证了明代萨氏后裔在福州修建清真寺的碑记的记载,以及福建闽侯县萨氏宗词中记载其先祖为“答失蛮”的楹联。以此证明,数百年以来,无论在血缘关系、宗教信仰等方面,经历了多么复杂纷纭的变化,萨氏后裔们一直承续着有关自己家族源于回族的历史记忆和清醒认识。不仅如此,还找到了清代萨氏后代子孙“变俗”的记载,这也是至今萨都剌的族属产生异议的原因所在。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的编纂成功,关键是我们拥有一支优秀而专业的编写队伍。在此,我作为主编,对付出辛勤心血和作出卓越贡献的各位主编、编委和撰稿人表示感谢。
    记 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回族文学史的编写,你们对回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怎样的总体印象?
    杨继国:我们对回族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清晰、完整的认识,也有许多感悟。
    第一,回族文学不仅在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优秀的作品,而且在当代更是人才辈出、灿如群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这部书原计划写180万字,但现在却写成了320万字,尤其是当代部分,有120万字。不是我们想多写,实在是东西南北中的回族作家太多了,而且以前没有表明族属的作家这时也不断被发现,实在是难以割舍,压来压去,还是这么多字,这是和回族文学实际的情况相符的。
    第二,回族文学的创作领域非常丰富,作家风格也多种多样。漫步于回族文学创作的形象画廊,我们可以惊奇地看到,回族作家们展示了多么广阔、丰富的创作领域啊!一个民族文学创作题材的丰富与否,反映了一个民族人民的现实及内心世界的宽阔和丰富程度。这种题材的丰富性,使回族文学像一条汪洋恣肆的大河,从而呈现出无限壮观、无限丰富的博大境象。这正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所应具有的文学景象。
    第三,虽然新时期回族文学创作的艺术题材和作家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仍然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相对一致的美学追求。许多回族作家不仅自觉深入民族的现实生活,与本民族的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作了许多深刻反映民族社会生活、表现民族情感、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文学作品,就是在一些不是直接反映回族生活,甚至是非回族题材的作品里,也渗透着自己的民族情感,表现出自己特有的民族视角和审美倾向,散发着回族文化特有的灵光和趣味。正是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民族风格,使新时期的回族文学在中华文学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这充分显示了回族作家的文化自觉和回族文学在风格上的成熟。
    由此,我们对回族文学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尤其是现在,一大批植根于民族文化厚土、文学根基扎实的中青年作家已经成长了起来,仅就宁夏而言,石舒清、李进祥、马金莲等人的创作成绩不俗,已引起了文坛的注目,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成为中国文坛的栋梁之材,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沿着这条良性发展的轨道,回族文学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