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现代批评观:用耳朵来“阅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王 涛 参加讨论

    自印刷品成为知识传播的权威形式后,眼睛就占据了主导位置。视觉化信息无从逃避,眼睛的理解控制了我们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形成一片认知盲区。于是,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方式被期盼着。声音或许具备这样一种魔力。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Thomas Foster)《如何阅读一本小说》(Howto ReadNovelsLikeaProfessor)是文学阅读的指南书,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用耳朵来“阅读”,点亮了非常多我们熟悉实则陌生的问题。
    小说、马蹄与福特车
    小说的兴起与“现代化”是同步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作家朱亚诺·马托雷尔写的《白骑士蒂朗》于1490年在瓦伦西亚第一次发表,可能是现在所知的第一部欧洲小说。此时,哥伦布还未开始航海,不过他正打算这么做。
    在岛国英国的内部,报刊的叫卖声压倒了青石板上的马蹄声,催生了狄更斯、萨克雷等伟大的小说家。读者、报刊、作者达成前所未有的默契:钟表般规范的结构,特色鲜明的人物,事无巨细的结局。这是一个精致但繁复的时代。
    亨利·福特让我们步入了每小时行进三十英里的年代。小说也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步调。作者与读者,都变得对传统小说缺乏耐心。他们开始思考:除了情节,小说或许可以做其他事情。结果,极为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被极度实验性的现代小说取代。
    小说开始自掘坟墓。
    时间(柏格森)、意识(弗洛伊德和荣格)、现实(爱因斯坦和波尔)、伦理(尼采)全然改变;世界大战、民族宗教冲突、人性审视、意义迷失正在进行;语言的陌生(斯泰因)、存在的陌生(卡夫卡)、意识的追问(普鲁斯特、乔伊斯)、实验主义的探索(海明威、阿兰·罗伯-格里耶)等;小说所定义的情节、人物、叙事被客观物体、感觉体验、视角声音取代。小说的标杆在哪里?
    进入20世纪的小说批评,开始了一段摇摇晃晃的历程。自然科学、社会学、人类—行为学、伦理学、语言学、哲学、现象学、诠释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理论纷纷介入小说批评,它们积极或被动推动着小说理论的转向: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小说本身),批评重心的转移:从作者转向读者。然而事情远没有结束。
    1967年,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在《阿斯彭》杂志发表《作者已死》,预告小说的劫数和萧条。同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斯在《大西洋月刊》发表评论《文学的枯竭》,声称“小说已穷尽了她的可能性”。当人们准备祭奠小说末路之时,马尔克斯、约翰·福尔斯、卡尔维诺的横空出世成为那个时代的救星,一篇《文学的复原》评论呼叫着推翻10多年前的论断,但情况并不乐观。
    人们开始担忧魔幻现实主义能撑几年?开始担忧法国“新”小说的命数能有几何?当面对疾驰而过的“后殖民小说”“实验小说”“身体写作”之时,人们多了些理智和冷静,为了避免应接不暇的盲从,他们开始主动回归小说的“本心”,去聆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