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邢思洁散文集《藏在绿叶间的眼睛》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藏在绿叶间的眼睛》 钱念孙 参加讨论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愿被人惊扰、却又不断受人打扰、乃至遭人毁坏的神秘世界。这个世界异常敏感、异常柔弱,我们投向她的眼光应当轻点、再轻一点。
    莎士比亚曾热切地赞美过人类:“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人是否应该主宰万物呢?千百年来,我们的无数先贤似乎都认为,这不应该成为问题。人类演化嬗变的历史,就是不断征服万物、利用万物、改造万物、创造万物的历史。简言之,人是万物的主宰乃理所当然!可是,谁也无法否认,人类过于自命不凡、自以为是,也给自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人类发明了火药,给自己带来更为残酷的战争;人类发明了核电,让自己吞下无法吞下的核电泄露的苦果;人类发明了股票,让多少人一夜暴富,又让多少人一贫如洗;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诱发了多少贪婪、邪恶和犯罪。我们所置身的社会,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功利化的坚硬的世界。这个坚硬的世界摒弃了多愁善感,驱逐了怜悯和同情,也使我们对大自然鸟语花香的感悟力遭到无情的磨损,“诗意栖居”的梦想仿佛已遥不可及。
    在我们的心灵日益粗糙与漠然之时,这本《藏在绿叶间的眼睛》及时放到我的案头。每日为庸庸碌碌的杂务所困扰,开始我对这本书并没有看重,以至有些冷落。一天晚上翻开书页,立刻为其内容和描写所吸引。仿佛一个在沙漠中跋涉的人,突然遇到一片绿荫、喝上一口甘泉,给人从生理到心理通体舒坦、爽快的感觉。我沉迷在这片绿荫里,慢慢品味和享受这片绿荫带来的阅读快感,心被那些“藏在绿叶间的眼睛”盯得发紧、抽搐,对它们投来的胆怯、渴望、求助、感激、惊异、叹息,还有凄凉、哀伤、抱怨、憎恨的目光,犹如芒刺在背,忐忑不安。书中许多动人的陈述,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让人读后感慨万千,又有些不知所措——在这个容易受到惊吓的世界里,我真担心自己翻书的动作过于鲁莽而伤害了那些精巧、警觉的小生命。
    这本书由一个个鸟的故事连结而成。在作者的家乡阜阳有一片难得的宽广洁净水域——颍州西湖,那里河岔纵横,林木繁茂,是国家湿地公园,有很多鸟儿终年栖息,还有南来北往的候鸟迁徙路过,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就有二十余种,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鸟天堂”。作者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带着望远镜和数码相机,到颍州西湖湿地观鸟,流连忘返。还常常潜入水滨荒滩、山地老林观察和体会不同鸟的饮食起居、筑巢育子、交流迁徙及喜怒哀乐等等。他爱鸟,就将人的情感移入到鸟身上,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关注和感受鸟的悲欢离合,写出不同鸟的不同特征和习性,描绘一些鸟被人捕捉、买卖、饲养、放飞、驯化、猎杀的曲折过程。这一个个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故事,或哀婉凄凉,或欢快轻松,表现了鸟的世界里种种奇妙的生存智慧和复杂多样的爱恨情仇,不仅给人以知识,还给人诸多感悟,是一本难得的启迪人们“热爱自然、呵护鸟儿”的大众精品读物。
    这不仅是一本写鸟的书,又是一本写人的书。从题材看,全书每篇写的都是鸟,但作者的立意绝不是仅仅向我们介绍鸟的科学常识,而是写当代社会中鸟的命运,写人与鸟的瓜葛、人对自然的态度,每篇文章充满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折射出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作者写麻雀,不仅写上个世纪5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那场几乎将麻雀赶尽杀绝的荒唐可笑的“运动”,还写自己和儿子如何饲养一只小麻雀,如何得到小麻雀及其父母和兄弟姐妹感恩的动人情景。他写高贵漂亮的黄鹂鸟,把我们带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美妙境界后,描述自己多次到郊区遍寻黄鹂不得,终有一日看到三只朝思暮想的黄鹂,却不是在树林里、蓝天上,而是在一个生意人的鸟笼里,在人的“好心照顾”下一只一只地死去,留给我们无尽的忧伤和感叹。他写鸟中枭雄老鹰,着墨不在鹰的目光锐利、体大勇猛,而在猎手老盛驯化雏鹰、与雏鹰较量的过程——人鹰对视,熬了三天三夜,鹰没有眨一下眼,老盛的头发白了一圈;第四日老盛终于熬不住喝了一碗稀粥,鹰却始终闭着眼,高傲地至“死”不理老盛;最后鹰虽被驯服,但它第一次出猎,就将猎物野兔砸向老盛后,飞向蓝天白云深处。这个故事让我们对鹰的坚贞顽强和人的奸诈虚伪而百感交集。
    书里每个“鸟故事”都来自作者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以科学知识为根据,同时融入了民间传说和奇闻逸事,活泼生动,精彩好读。作者表面写的是鸟、是大自然,其实是写这个大千世界,更是写人。每篇文章都以深厚的人文精神观照描写对象,揭示出人与鸟、人与大自然的种种复杂微妙的关系。作者写了燕子、斑鸠、乌鸦、喜鹊、鹌鹑、鸿鸭等普通的鸟,也写了黄雀、布谷鸟、白鹭、黄腾、猫头鹰等神秘的鸟,还写了东方白鹳、大鸨、白头鹤、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特点、状态、困境乃及厄运,这实质是对人类破坏自然,损害鸟类的指责和批评。
    “掘土机和搅拌机在改变着地形地貌,大片林子和无数村子消失了,河断流了,凸起的钢筋水泥成山峰,阻断了仰望星空的视线,人犹如突然掉进了井底,各种动物则纷纷逃命。”书中的这段话,是对我们生存现状的客观描写,也是对鸟的生存环境的真实反映,难道不应引起我们人类的警醒和深思吗?好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关爱自然的意识在觉醒,像颍州西湖湿地、阜阳生态园这样的栖息地开始得到较好的保护,给小鸟及许多小动物的生存繁衍带来希望,这也是未来的希望!
    我和作者相识较早,在十多年前一次关于儿童文学的座谈会上,就曾见面并记住了他的大名。他80年代在亳州师范读书时就开始写作,保送安师大后继续写诗,当过“江南诗社”社长,毕业后被分配到阜阳一所重点中学教书,因为“会写”后来被调入宣传部门,曾在市宣传部、文明办和市容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这是一份非常琐碎、非常忙碌的差事。但他长期忙里偷闲坚持创作,其间还挤出时间参加北戴河作家之家“儿童文学培训班”,又到中山大学人文学院进修。也许,这些选择背后可能蕴含某种运气和机缘;可在我看来,重要的或许不是选择本身,而是选择传达了何种愿望,选择把一个人引入何种境界。无疑,邢思洁的选择表明了他对文学的执著追求,同时也把他带入一个对现实怀有梦想的境界。
    正因有这样的追求和境界,20多年来无论社会风云如何变幻,无论经济潮汐如何汹涌澎湃,他始终心无旁骛,坚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长途跋涉,并且走得步履矫健。我的书架上有他的一些赠书,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坐看云起》、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那年夏天》、合工大出版社出版的《豆国音乐》等,印象中前两部作品都曾获得“安徽文学奖”。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童年、母爱、亲情的散文和小说,曾赢得圈内圈外较为广泛好评,获得“冰心文学奖”、“中国年度最佳散文”等多种荣誉,作品入选十几种权威文学选本。他的作品似乎与重大题材和宏大叙事无关,多写小生命、小情怀,多是触动自己心灵,也能打动别人心灵的东西。这些小玩艺他写得讲究、精致,叙述从容、活泼、传神,并且故事背后多半饱蕴着一个很大的意义空间。因而,他写的题材虽“小”,却往往都能以小见大,从中映射出悲天悯人的博大爱心和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也是他的作品虽为小题材,却不失较高艺术品味的奥秘所在。
    《藏在绿叶间的眼睛》除了保持其一贯风格外,字里行间还强烈流露出一种关爱自然、尊重自然,喜爱本真、崇尚本色的人生信仰。这种信仰的形成,与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人文主义作家作品有关,特别是受到了自然主义作家巴勒斯、梭罗、缪尔等大家的影响;同时也得益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思想的温润。他说:“走进大自然,让我发现一种与嘈杂城市格格不入的生活——简朴、清洁、健康而快乐。我觉得,这种生活才接近人生真谛。”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这段话可能有些不合时宜,却深合我意,可谓“于吾心有戚戚焉”!
    是为序。
    (“序”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