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阿来:中国人缺的不是信仰 而是基本的道德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腾讯文化 贾嘉 参加讨论

    采访者: 贾嘉
    受访者:阿来
    阿来的报告文学《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是作者十几次深入藏地、翻阅数百万字史料、积五年之力的力作,瞻对在藏语里为“铁疙瘩”之意,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这本书被评论家称为“2014年最重要的非虚构作品”,也是人民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书此次的获奖,可以说毫无悬念,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尘埃落定”。
    在为这本书颁奖时,主持人曾隐晦地提到它曾经经历的一次“小波动”,但在接受采访时,阿来对这一事件毫不讳言——那篇“三问鲁迅文学奖”,可以说是2014年最引人关注的文化事件之一。对于《瞻对》落选鲁奖一事,阿来的反响虽令人意外,但掷地有声,在网络上引起了众多声援。毕竟,站在阿来的位置上看,他早已不需要用奖项来证明什么,也完全可以云淡风轻地保持沉默,但他选择了站出来。也许,在背后,有着很多遭受过同样境遇却无法站出来的人,或者就算站出来也不会有太大反响的人。“官方的文学奖用的是国家的经费,代行的是国家的职权,你不能滥用,滥用的话就是腐败”。这种批评本身,呈现的是一种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意识,在阿来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就如他自己所说,“有些责任,怎么也逃避不了”,而选择民族文化这个题材作为写作内容,亦是如此。很多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问题,包括一些民族间的文化冲突,都能在历史中翻找出相似的情境,而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再重演。所以,在现实背景下,不难理解《瞻对》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作为一个被打上“藏族作家”标签的人,阿来的所有写作,都在努力地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通。同时,作为一个“行万里路,写万卷书”的写作者,他一直给读者呈现一个想像之外的藏区,它不是游客们眼中的信仰天堂,也不是很多人眼中的蛮荒之地,想要理解西藏,要突破的,不仅是一厢情愿的定义,或者浮光掠影的慈善,而“把当地人迫不得已的生活,描绘成一段段田园牧歌式的情景”,简直可以算是一种违背良知的行为。
    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看问题,你才能找到真相。这是阿来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他的创作立场——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想问题。这种人文的关怀,在他2015年开设于腾讯《大家》的新专栏中会有更深的体现。这个系列专栏会从《武威记》开始,陆续刊发《山南记》《丽江记》《平武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会更深入地了解藏区内部的文化多样性,理解文明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冲击。
    很多时候,误解是缘于不肯真正下功夫去理解。打开一本好书,“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