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毕飞宇:小说家生涯的精神成长史(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谈与读者的关系:“千万别瞒着蚊子睡觉”
    问:您认为作家和评论家是什么关系?
    毕飞宇:作家和评论家可以互相照亮对方。在我从小长大的村里,芝麻是很常见的东西。芝麻本身是不香的,但把它撒在地上晒一天,再用石碾子碾过,整个场地、巷口,就会洋溢着神奇的芬芳。我们每个人都像芝麻,需要一个有很好学养、很好发现力、很好阅读量的人,有耐性地通读你的作品,就像一个碾子碾压而过。之后,你不仅能发现别人,也能发现自己。
    说起这个,我必须要感谢李敬泽,他是我的心灵按摩师。我之前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是三部曲。但《玉秧》写出来后,批评界就一直说不如前两部好。有一天在一个会议上,又有人批评,李敬泽就笑眯眯地跟对方说:“你们还让不让人家活了。人家写《玉米》你们说好,写《玉秀》你们说好。写了《玉秧》,你们就只说不好。”
    那时我心里一下子很温暖,并不是说他帮《玉秧》做了辩解,而是他的话让我的心态有了改变。一个作家的作品写出来没有达到预期怎么了?谁规定每一部作品都要比以前的好?这件事对我整个写作生涯都有帮助。
    问:作家和普通读者是什么关系?
    毕飞宇:这让我想起我爸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小时候住在农村,村里有很多蚊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轻手轻脚地上床,以为这样可以瞒过蚊子。直到有一天,我爸对我说:“千万别瞒着蚊子睡觉”。这个比喻很精妙,你作品中的每一个心思、隐喻、细节,最终都将被读者发现。
    我也是读者。有时候夜深人静,我会读十几页《红楼梦》,边读边替曹雪芹高兴,他真幸运啊,怎么就遇见毕飞宇了。我这不是夸自己,而是说他的心思我明白。我也是写作的人,也许几十年后,时光无情地把我们踹入一个无底洞;但也有可能几十年后的一个深夜,有个读者,因为我们的字句流泪。每当这时候,你就会相信,文字间真的有灵魂存在。
    张莉认为,对话中让她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毕飞宇回顾他的阅读史。“他谈话时,会一个作家、一本书、一个小说、一个细节,最后到一个段落这么去讲,信息非常密集,见解很独到。比如说起《聊斋志异》,他会评价说:‘《促织》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这也许是我读过的最短的一个短篇,大概只有六七百字,可是,就是这六七百字,差不多就是一部大长篇,波涛汹涌,波澜壮阔。’”张莉说,进而,毕飞宇还会说起小说中有一句:“夫妻向隅,茅舍无烟”,寥寥数字,把丧子的夫妻俩,一个人面对一个墙角,到了吃饭的光景,茅棚子上连炊烟都没有的凄凉景象,写得力透纸背。此外,毕飞宇还直言对他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是鲁迅,因为他的文章,“腰腹的力量特别大,它总能翻身”。
    不仅如此,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毕飞宇还谈了唐诗、《红楼梦》、《水浒传》,也说了张爱玲、周作人,甚至谈了欧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包罗万象,展现出他几十年沉甸甸的阅读成果。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毕飞宇是“一个好吃的人终于做了厨子”。
    这句评价,张莉深以为然,“爱读书的人最后做了小说家。他使我认识到,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必须是棋来有子,必须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我认为他在这本书里所做的那些回顾,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小说家扎过的那些马步。所以你会知道,这个小说家不是凭空而来,他有他的学养和自我完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