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2014年俄语布克奖得主弗拉基米尔·沙洛夫:历史与现实的对话(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闫吉青 参加讨论

    关于作品的名称,弗拉基米尔·沙洛夫这样说道:“为什么小说取名《返回埃及》?果戈理是深受《圣经》影响的作家,于是我觉得,在走出埃及的时候,我们在某个时刻又掉转头去,往回走了,结果又回到了埃及。在我的观念中,20世纪的历史就是一段返回埃及的历史”。显然,《返回埃及》一书的书名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圣经》记载,埃及人在出埃及之前,长期遭受埃及法老的奴役与迫害,后来摩西等人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率领埃及人逃离埃及,踏上拯救之路。小说《返回埃及》叙述了与19世纪经典作家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家庭,其不同成员在20世纪所遭遇的各自不同的命运。他们经历了20世纪俄罗斯所发生的一切重大历史事件,在苏联时期感到非常迷惘,几代人的命运相互交织。十月革命前他们每年都要聚集在一起,革命后,有的人死去了,有的人离开了,还有的人隐匿起来了。小说主人公之一——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第二,与19世纪古典作家果戈理完全同名,他经历过二战集中营,在哈萨克斯坦参加旧礼仪派,并一心渴望续写其先祖果戈理的著作《死魂灵》,目的是使俄罗斯能够出现另外一条拯救之路。因为,按照主人公及其亲戚们的观点,如果他们的先辈当年将自己的著作《死魂灵》写完的话,那么,俄罗斯的历史将会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如果他们能续写完成《死魂灵》第二部、第三部的话,那么,他们相信,俄罗斯这辆三套车一定会直达美好幸福的天堂。
    沙洛夫在书中没有再现历史的画面。主人公努力倾听那些认为自己所处的现实比常人所认为的要更复杂、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更可怕的人的声音,试图理解时代,找到其意义。
    至于这部作品的主旨,作者弗拉基米尔·沙洛夫指出,“我的书讲述的是:长诗《死魂灵》被理解为是俄罗斯的历史,这是一部书信片段体小说,具有独特的对话。我很希望,这部书能在当代读者中得到回应。”在解释如何选择小说《返回埃及》的主题时,他说,“有时我觉得,果戈理之后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种续写第二部、第三部《死魂灵》历史的尝试”。沙洛夫还补充说道,未完成的小说——这是一种可怕的诱惑,面对这种诱惑,文学往往会不知所措,因为“这如同未完成的启示录。似乎,如果这部小说被写完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应该如何生活”。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作家得出结论:《死魂灵》第三卷是不可能出现的。弗拉基米尔·沙洛夫称,创作这部小说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其间,“我追随着自己的主人公们,‘拉紧缰绳’,他们不断变化,与此同时,我本人就会感到不太适应。”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沙洛夫的作品并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他被认为是能够催生智慧的大师。沙洛夫的作品大多是历史、宗教与现实等各种因素的交织融合,无论是《排练》《提前和准时》还是《拉萨路的复活》《请像孩子们一样》等均是如此。他善于将历史现实与幻想因素结合在一起,将历史学家的论著变成充满神秘幻想因素的作品。其小说旨在向读者提出某些重大、迫切但又难以解决的永恒问题,即个人参与历史生活并且在与历史“照面”后所应该肩负的责任问题。具体来说,其创作大多涉及历史与个人、自由与权力、善与恶等等二元对立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些均是文学中不断被提及的永恒主题。这种创作特点反映了作家沙洛夫对自己民族过去历史、当代生活的体悟及其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体现出作家对当代俄罗斯不同历史时代更替的实质及其后果的深入思考与睿智理解。他在作品中引领读者跟随自己的主人公进入隐秘幽暗的历史深处,进入科学与幻想交界的结点。正是在这种近乎虚幻的境界中作家试图探寻历史上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真正根源。另外,引人入胜的情节、新颖的见解、神秘的事件——这使得沙洛夫的每一部作品都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与特别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