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互动 小说“涂自强”揭示阶层固化 初中教师蒋培芳:您创作的《万箭穿心》塑造了底层女扁担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悲苦的命运,《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也有小人物的无奈,您在传达怎么样的人生思考? 方方:李宝莉这样的底层妇女,在武汉有很多,虽不拘小节但能扛大事。她是粗糙的,但也是有大善和大爱的。我想告诉大家,纵使万箭穿心也要扛住,这样的精神就是最底层老百姓的精神。但涂自强因为年轻而脆弱,他处在这样的年代无法扛住。涂自强引起很多青年人的共鸣,但我不是想告诉大家个人奋斗没有出路。而是想告诉更多的人,一个好的社会应该让资质平平、才华有限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也能过正常体面的生活。我们这一代人和涂自强那代人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我们可以靠个人奋斗实现梦想,后者处于阶层固化严重之中,奋斗难度大得多。这个很无奈。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世界会多正气 上海理工大学大二赵海:超越是给你希望的,对于现在中国来说,没有了传统文化的底蕴,我们在否定中遇到很多问题,中国人的归属到底在哪里? 汪涌豪:路在哪里?我不能告诉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趟出来的。但我觉得,以你这样的年龄,应努力介入到当下的生活,去求取真知识与真体验,要否定现实中许多表面浮夸的东西,这个对年轻人尤其重要!在此过程中,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与其他经典名著自然有用,因为那里有对种种不合理源头的揭露,有对人应该有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可以助成人精神的超越。年轻人应有理想与情怀,应以个人化的努力为社会导入正气。牢骚容易,但我们不能总发牢骚。还有,不能理智上痛恨潜规则,生活中却实践潜规则。当每个人都做好了,我想这个世界也就好了。 除了超越和否定,文学更给人温暖 退休教师肖建民:是不是只有运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守法,才可以实现文学的超越和否定? 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写作的方向,一个优秀的写作者,都可以通过自己其它风格的写作,达到对社会特定现象的否定和超越,未必非要是批判现实主义方法。新写实重要的一个态度就是对现实有距离的抗拒,或者对现实的批评、批判。还有一个特点,是对弱势人群的同情怜惜,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文学就是照顾人内心的,吸收文学的营养可以滋润内心,让精神发育更好。 汪涌豪:我没有时间展开了,其实文学还可以给人温暖,否定和超越是两种特别需要张扬的力量,但它的目的却在给人关怀,予人希望。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触及人的灵魂,是一些写作的根本目的。建议大家多多阅读,没什么能比阅读更能抵近作者。杨绛老人说:阅读就像串门,不要预约,就走进大师。我说:通过阅读,你还可以使经典长出新的枝条,开出仅属于你的花。多好的事情! 喜爱文学,会让你更有情怀 华东理工大学分播点谢禄霖:我们理工科大学生关注于高等数学或大学物理,整天沉浸在图书馆里面写作业,学习文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哪里? 方方:文学是精神的营养,让你内心丰富,人格健全。不止是理工科的人要读文学作品,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读一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好的文学作品。他个人从中会得到很多精神上的愉悦以及自由。 几千年来文学一直富有魅力,在于文学作品是每一个个体的表达。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活的感悟是不同的,所有文学作品放在一起,大家都能找自己所需要的伙伴。文学会让你更有情怀,更富人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