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导演李海培放下都市里的一切,带着一台摄像机独自上路,花光所有积蓄,历经三个月,沿着中国陆路边境线行走近22000公里,只为拍摄心中的纪录片。她路过鸭绿江,拜访中国最北部的漠河,与说东北话的蓝眼睛成为朋友,夜宿草原牧民家,纳木错经历死里逃生,翻过雪山去尼泊尔,遇见印度大兵和藏族活佛,茶马古道上遭遇离奇黑猫导致“瘸腿儿”,和一群刚认识的青年人夜访老挝,坐船去越南串门儿。作者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拍到了150个小时的珍贵影像素材,又用五个月时间独立制作了八集电视纪录片《边疆问路》,并写就同名纪实文学作品。 边疆问路伊始,我搭乘朋友的私家车,一行四人从北京出发,沿着鸭绿江一路驶向长白山。 老段,生于五十年代。1994年开始便自驾游到新疆、西藏,算得上是中国较早一批玩私家四驱的“新贵”。如今,他把公司基本交给别人打理,一年到头几乎一半的时间行走在路上。 老苏,生于六十年代,老段下海前的同事、战友。一脸严肃,敦实的身子骨透出一种令人信赖的沉稳。可每当端起“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器材时,又会有一种艺术家似的可爱性情显现出来 荣姐,生于七十年代初,精明能干的商界自由职业者。她心血来潮上网报名搭上老段的车,虽然是自驾游的“菜鸟”,但一身装备绝对高档齐备。 而我,从奥组委“退役”后,只是个“待业青年”,远没有他们那样的经济实力。况且这次和他们一起走,并不是单纯为了游山逛水,而是想搭个顺风车,解决交通问题。 四个人可以说都是有个性的人,大家开开心心地上了路,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隐患。 按出发前的计划,我们将沿着中国陆路边境线一路北上,这个统一的目标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想法———行走边疆。然而,方向盘握在老段的手里,在鸭绿江入海口拍完颇有仪式感的出发合影之后,他开始按图索骥,不错过任何一个边境乡镇。每到一地,他便直奔当地政府,在大门口的牌子跟前留影,有时甚至不惜绕道,或者不计时间成本在乡镇里转悠,直到找到政府办公楼为止。这种独特的玩法持续了半天,就引起了同行旅伴的不满。一开始还跟着下车拍照留念的荣姐,到了第三个政府办公楼前就已经没有了兴致,坐在车上百无聊赖等待出发,我则是一停车就抓紧时间拍摄当地环境。可是还没等我找到什么有趣的线索,老段和老苏就拍完留影回来了。 就在荣姐的不满即将按捺不住之时,我们抵达了丹东。总算有一处景点———鸭绿江大桥,成为当日大伙儿共同的兴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