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埃斯普马克著王晔译上海世纪文睿公司2014年1月版《巴托克:独自对抗第三帝国》 谢尔·埃斯普马克,这位瑞典学院终身院士、曾连续十七年出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的老人已经八十三岁了,但他的作品却总能让人惊艳。恣意的想象、旺盛的生命从冷静的叙述和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结构紧密的布局中伸展出来,像新鲜的葡萄藤,青葱地爬满阅读者的长廊,一路编织进阳光的闪烁、泥土的沉静、果实的庄重,还有花瓣在风中飞旋的轻盈。词语、意象、思绪和叙事,是密密的经纬线,又像是一个个路标,引领着读者穿越谢尔葳蕤茂盛的思想丛林。 如果说,谢尔之前的“失忆的年代”三部曲中的每一本都像是一出舞台剧,一出只有一个人出演的小剧场话剧,那么这部关于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贝拉·巴托克的作品就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新浪潮电影。它演绎在纸面,又立体在读者的面前。 时间起始在巴托克举杯的一瞬,时间又延展到了巴托克的一生。这个随时准备和黑色雪佛莱中的密探肉搏的男人,这个努力用平静转移妻子的视线免得她惊惧的丈夫,这个在双钢琴的演奏中将音符凝固在凝视中的导师与爱人,这个在边远的农舍中从收集到走入农人们的旋律、曲调和歌词的音乐家……长镜头、定格、闪回、快切、淡入、转黑、画外音、对话、新闻素材……一切属于电影的元素都被谢尔信手拈来,拼贴出1940法国南部小镇尼姆一个黄昏中的巴托克,他正要从这里出走欧洲流亡美国。这个“自愿的犹太人”,面对着整个第三帝国,脆弱、孤单,而又坚定,犹如站在坦克行进道路上的音符,轻盈、透明而又不可摧毁。 现在、过去、未来;此岸、彼岸……时空在纸面上被裁剪、被折叠、被拉伸、被连接……一瞬即一生。我们的一生是由多少个这样的一瞬构成,又是在哪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瞬被毫不迟疑地改写———一次,或者是无数次。我被这样的短,又被这样的长迷住了。我被这样的浓缩,又被这样的无限震撼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