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韩、白对中唐寒燠异常的不同感知与书写(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 廖美玉 参加讨论

    五、动植失序、万物无态:朔雁与越禽飞何处
    气候变迁与动植物生长周期有着紧密的关系,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映现的是冬去春来的动植生态,可见动植物的存在,不仅具有自身的存在意义,还包含着在整体生态中的相生相成。自然界动植物依着日暖、霜降、冰冻等气候变化,进行鸟鸣、求偶、育雏、死亡以及草长、花开、结实、凋萎等各种生命周期,在《夏小正》、《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逸周书·时训解》等古籍中,已有按十二月、七十二候记载的物候活动信息。至于气候异常影响到动植草木的生长与活动,《新唐书·五行志》在记载异常寒燠时,特别标示出秋冬的异常花实现象:“草木萌荑”、“鲜茂如春”、“山华皆发”、“有实可食”,都可见暖化造成花木失序的异常现象。而诗人在南来北往时,以“他者”的视角特别容易感受到南北的物候差异,元和五年(810)元稹(779-831)贬江陵(今湖北荆州),面对江南暖冬所造成的“腊初梅已残”,忍不住以《寒》诗写出“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栏”[10](P4497)的喜寒之情。白居易元和十四年(819)在忠州作《桐花》云: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10](P4801)
    由永州迁移到忠州,孟冬犹见桐花盛开,严重冲击到诗人既有的物候知识与生活经验,因而不断探问“物理变”、“土宜别”、“反寒暄”、“倒生杀”的物候差异,见识到物性难夺的草木,尚且因风候变化而改变春荣秋枯的常序,从而为自己“不耐南方热”提出辩解。至于元稹未编年诗《书异》,更针对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动物失序作出了严肃的回应:
    孟冬初寒月,渚泽蒲尚青。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奔浑驰暴雨,骤鼓轰雷霆。传云不终日,通宵曾莫停。瘴云愁拂地,急溜疑注缾。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鲵腥。跳趫井蛙喜,突兀水怪形。飞蚋奔不死,修蛇蛰再醒。应龙非时出,无乃岁不宁。吾闻阴阳户,启闭各有扃。后时无肃杀,废职乃玄冥。座配五天帝,荐用百品珍。权为祝融夺,神其焉得灵。春秋雷电异,则必书诸经。仲冬雷雨苦,愿省蒙蔽刑。[18](P951)
    不同于元和五年(810)的江南暖冬,元稹一开始即写出从孟冬到冬至的气象骤变,约莫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泽蒲尚青时节,发生皓雪满庭、万物冻闭的异常景象,紧接着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豪雨,导致活动于夏季的井蛙、飞蚋与应该冬蛰的修蛇纷纷出现,严重冲击着诗人旧有的记忆。元稹对于这种“应龙非时出”的异常气候,除了严辞批判水神玄冥的“后时”、“废职”,以致被火神祝融夺权,形成“春秋雷电异”、“仲冬雷雨苦”的极端气候,诗中更不断表达出难以置信、不合时宜、创纪录、令人惊骇和不寻常的感觉与字汇,留下极具体的物候异常资料。至如稍后的刘驾(822-?)《苦寒行》所云:
    严寒动八荒,刺刺无休时。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岁暮寒益壮,青春安得归。朔雁到南海,越禽何处飞。谁言贫士叹,不为身无衣。[10](P6784)
    诗描写气候明显寒化,暴寒的范围与时间大幅度扩张,甚至以“阳乌不自暖”形容太阳光照不足。面对无止无尽的严寒,诗人忍不住探问:春天不见了,候鸟逐阳的路线,已由衡阳⑨到达南海,那么原本到南海过冬的越燕,又有何容身之处呢?诗人藉由体贴禽鸟,感知到毁灭性的结局,诗人在意的议题超越了“身无衣”的个人生存问题,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崩毁,语温婉而意深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