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张志忠:论新时期文学的可成长性(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2014年03月2 张志忠 参加讨论

    捕捉“新人”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讲到作家的主体性和可成长性,个中的奥秘所在,是作家如何感知和把握现实,进而出色地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现现实,如何将现实生活转化为精神资源和文学创作成果,怎样“把质朴无华的红高粱酿造成为醇香扑鼻的高粱酒”。
    以莫言为例。他恰恰在这一重大命题面前,进行了杰出的回答,提供了自己的思考和诉说,也提供了有丰富启示性的创作案例。莫言个人的乡村生活经验,有非常惨痛的一面,如其自诉,少年时期的饥饿和孤独是他创作的两大根源。少年失学的痛苦,过早参加农村劳动、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带来的体力不支与精神压抑,严父管控下的父爱缺失,因为家庭成分是上中农而形成的政治压力等等,让他饱受痛楚。
    同时,他又在少年时期接受了多种文化的熏陶,有中学语文课本的阅读,有乡村间流传的各种文学读物,有民间的神话、传奇和民间戏曲,也在田野间展开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交流,驰骋少年的想象。加上后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经历,给他真正开启了通向文学高峰的路径。莫言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如何将个人体验和历史记忆、不羁想象和乡间传说、民族痛史和农民品格等博采广收,自铸伟词,在探索民族心灵史的同时,又对文学自身予以很大力度的变革和创新,以独特的个性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巴赫金在论述“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时说:这里的成长,不仅是指人物由少年生长为成年人的生命历程——这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会经历的,不能看作是什么人的独特性,而是说,当一个人的成长中,恰逢历史变迁的重要节点,新旧时代的交替,新世界的成长,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也面临不断的选择和思索;这就是“人与世界一起成长,他自身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成长。他已经不在一个时代的内部,而处于两个时代的交叉点,处于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一转折寄寓于他身上,通过他来完成。他不得不成为前所未有的新人”。
    可以说,不但在莫言、贾平凹等作家笔下写出了这样的“新人”与“新时代”共同成长的动人作品,作家自己也正是这样处于不断成长状态之中的“新人”。在与世界一起成长变化中,他们的创作动力持久,始终保持旺盛状态,源源不断地推出富有新变的、捕捉“新人”成长每一个足迹的作品。讲述“新人”,就是讲述作家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足迹。这也是新时期文学具有可成长性的最重要原因。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