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望本能支配的悲观决定论 德莱塞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位充满欲望的嘉莉妹妹。“由于无知和年轻而充满了幻想的十八岁的嘉罗琳·米蓓(即嘉莉妹妹)”,手提内装四块美元的仿鳄鱼皮手提包,离开故乡小城前往芝加哥。寒酸、栖惶,对未知的繁华充满热切期望的小嘉莉的形象活脱而出。德莱塞正是带着欣喜的目光和屈辱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展开笔触,动人的情节便历历如在眼前。“她刚到芝加哥,就像夜里吹来的一阵清新的空气一样新鲜,乡下的阳光依然在她眼里闪耀。”脱胎换骨的城市生活让嘉莉迅速地改变:“在这短短的瞬间,乡间的狭隘生活不知怎的就像一件外套从她身上脱下来,替换她的则是充满种种奥秘的城市生活。”一开始,作者就发自肺腑地表明,女孩子离家出走只有两种选择,不可能是保持中间状态的。这不仅是德莱塞个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同时也透露了作者欲望本能支配的悲观决定论的哲学观,作者采用赫伯特·斯宾塞生物竞争学说阐述社会问题的方法来表述其哲学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其哲学思想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如同许多凡夫俗子一样,本能和欲念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胜利者。”“她完全听从自己的欲念摆布,不是走下决心要走的路,而是很快就随波逐流了。”“面对做‘正派人’的呼声,饥饿的痛苦回答得多么有力!沉郁的气氛影响又是多么微妙!” 德莱塞还通过意象来表达其深刻的哲学观。每次在嘉莉妹妹的欲望和本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意象――摇椅(rocking chair),随着摇椅的摇晃,欲望和本能就开始控制和支配着嘉莉妹妹,随之新的生活又会幸运地出现在了嘉莉妹妹的身上。在做了杜洛埃的情妇,最初的兴奋归于平静,大都市“繁华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她知识没增长,对事物向往的欲望却很快觉醒了。”(P85)“……其实杜洛埃又算什么呢?她坐在窗前的摇椅里,边摇边想……”(P86)在与赫斯渥私奔到纽约的第二年,在这个大人物的王国里,赫斯渥昔日的熠熠光辉已经暗淡了下去,“她坐在椅子里,一边摇着,一边沉浸在想像中,不愿意自己的思绪被人打断”(P237)一直到最后,她一切全成功了,“然而,如今她感到孤独,没事做时,她就坐在摇椅里,低吟浅唱,梦里神游。”(P393)德莱塞通过摇椅这一意象,形象地展现了被欲望和本能所支配的嘉莉妹妹的形象,而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欲望本能支配的悲观决定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