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市民智慧”的“有趣”晶体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言无 参加讨论

    图雅传说: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建设部大院(原建工部大院)。1993年任中文电子杂志《华夏文摘》特约编辑;7月,第一次上网,并开始在国际中文新闻组(ACT)写作。1994年年初,参与筹备著名的“新语丝”中文网;散文《寻龙记》获奖。1996年4月“新语丝”、“花招”、“橄 榄树”、“枫华园”等海外中文电子杂志的成员在华盛顿聚会,图雅应邀与会,却最终未露面。1996年7月图雅离网,从此再未出现。
    图雅“几乎成了一个小小的神话”。
    我一直认为,网络并不是虚拟的,它是现实的延伸,是现实的原版镜像。因此,同现实一样,在网络上发帖子的人,也大致分左中右三派:极端派,保守派,骑墙派;很少有人的文字和观点能得到大多数人的一致欣赏和拥护。而图雅的文字和观点,恰恰是这很少人中的一个;连方舟子在代序《怀图雅》一文中也说:“国内某些毫无是非观念的网上痞子一面把海外各位老网人全归入‘网上蛤蟆’,一面却要拜鸦为前辈。”虽然方舟子先生斥为“实属谬托知己”,但既然连“毫无是非观念的网上痞子”都引图雅为知己,那么,细细推敲图雅大受欢迎的缘由,也许能够梳理出社会思潮和人的心态变迁的内在逻辑。
    通读全书,前面一部分是类似小说的短故事,后面一部分是就某一现象和议题的议论。文字都不长,但故事活泼灵动,议论摇曳生姿,充分反映了网络写作的特点:即兴,随意,自由,不加雕琢和修饰。读来十分地轻松,有所谓的阅读快感。
    故事部分,方舟子评论说:“鸦的诙谐往往富有韵味,类似于西洋的幽默……如果鸦能够潜心创作,仔细推敲,中文文坛或许能出现一位小说大家。”图雅的故事多从市井中来,因为他居住在“建工部大院”(今天的建设部大院),是所谓的“大院孩子”;而且又兼有那个时代“街头青年”的特色。这一点和王朔极其相像。依我看,图雅和王朔都是直接把日常生活的真实经历写进小说,简直近乎原样照搬。如此一来,因为老北京的市民性特点,在图雅和王朔的小说中就不可避免、甚至炫耀般地呈现出鲜明的“市民智慧”。这是老北京土生土长的生存智慧,烙印深刻地镌在每一个试图用文字描绘的作家身上。这是和外来的如老舍等作家截然不同的地方。老舍有更广阔的心胸、外来的天然的包容性,只是借助于北京的市井语言,来描写这个城市的生活。而图雅和王朔,因为骨子里的市民智慧养育,即使远赴海外,那种“类似于西洋的幽默”,其实还是“市民智慧”和痞气的北京话的底子。
    因此我想说的是,不仅在图雅的故事中,而尤其在他的议论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平和心态,议论的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以及“政治性正确”,更重要的是观点的平庸,都是“市民智慧”的体现;而这种“市民智慧”,保证了图雅文风的最大特色——有趣。正因为“有趣”,才使图雅在网上“左中右”逢源,受到各色人等的欢迎,以至于连“毫无是非观念的网上痞子”都引图雅为知己,也因此,遂成就了图雅的网络盛名。
    网络写作的“即兴、随意、自由、不加雕琢和修饰”,恰恰保证了“市民智慧”的普适性。深入人心、广受欢迎的“有趣”文风,也不同于王小波的“有趣”概念;王小波的“有趣”主要是纯智力和想像力上的,用智力和想像力把日常生活编织起来,图雅是用精明、机灵、着力处在保身的“市民智慧”,把日常生活编织起来。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把图雅的这本叫做《图雅的涂鸦》的书,称做“‘市民智慧’的‘有趣’晶体”。它不仅是对隐身或消失的图雅的一种怀念,更是中国社会思潮和人的心态的一个真实标本,顺便也检验了网络论坛所隐含的价值体系的本质——网络,并非如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海阔天空,技术进步的眩目光环下,掩盖不住的依然是人的自主选择;“技术决定论”的狂妄野心,“价值中立论”的天真说辞,无视现实者的鸵鸟行径,都是苍白的,最终逃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图雅的涂鸦》,现代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