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书评并非人人可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康慨 参加讨论

    串谋欺客的假买手,北京话称之为“托儿”,美语中也有含义相近的词,如“capper”。亚马逊网上书店里的匿名劝购者,便好比网上的“书托儿”。
    读者书评栏目由亚马逊书店首创,是该店的一大卖点,吸引了大量并不单纯为购书而来的访问者,间接提高了销售额和广告的覆盖率。亚马逊的读者书评基于这样一种理念 ,即人人都是书评家。很多读者确也赞同这种网络时代的民主评论方式,并以此表达对过于晦涩的专业书评的不满。
    但是,我以为此类书评,还有以下两处需要思量的问题:
    首先,匿名制将所谓网络时代的民主发展到了极端,已经类同无政府主义。匿名的,或无身份的网络流民,因为不再需要承担所发表言论的责任,不仅造成垃圾评论的泛滥,亦使言过其实,或恶意歪曲之词大量出现。
    我有一位年轻的地下“送片员”朋友,有一日对我谈起当前网上的DVD论坛,大摇其头,说几个以前很有号召力的站点,已被某些手眼通天的大盗版商买断,雇佣专职写手,专捧自己的盗版产品,贬损他家,操控市场。
    这些人,我们或可称之为“碟托儿”。可见,即便是文化产品,一旦有利益渗透其中,也多无信义可言。
    再次,书评是否是一件人人可为的事情,也大可怀疑。请允许我转引一位美国的网络作者在讨论亚马逊书评人身份泄密事件时的观点。她说,一篇有关书的评论文字,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点要素才可称之为“书评”:
    1,包含有条理的思想;2,清晰的表述;3,能够为读者带来额外的收获。
    此三点,似言之成理。亦可见书评好坏,与是否署名无关。前几年,我在《万象》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介绍英国老牌的文学杂志《泰晤士文学增刊》(TLS),知该刊自创刊之日起,数十年所刊书评,虽约自名家,但坚持不署作者姓名,以维持评论之客观公正。
    去年,美国《图书》杂志(今年已停刊)评出“美国书迷之最”的排行榜,一位50岁的家庭妇女以每周读20本书(平均一天近3本,一年超过1000本)夺得“美国头号读者”的称号。不仅如此,这位女士还能读善写,光在亚马逊就发表了4100多篇书评,堪称该店的头号读者书评员。
    这些书评倘若印刷成书,就算一页一篇,也有4000多页,分而装订,必有厚厚十大卷。但好像没有哪位出版商光顾她的家门,也没见她得到“书评家”的头衔。这样看来,读后感好写,书评则不然。
    也许对普通读者而言,“一位来自加州的读者”,“一位来自北京的读者”,或是“一位来自夹皮沟的读者”的称谓,也许确实可以带来这样的感觉———仿佛某位邻人昨夜读了本好书,今晨便热情推荐。但是,要提防你的这位网上邻人,他保不齐就是“书托儿”一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