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向“名家”开骂与伪崇高写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京报 蔡诚 参加讨论

    近日读到一本叫做《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的书。作者是几位博士。批评作家的书,我读过不少,对这部新作,我想说,它和先前的同类出版物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步其后尘,用意无非在于对今日平淡的文学图书市场,浮躁地注入一针兴奋剂,企求用“灭”名家来招徕读者。老实说,通读全书,我没有发现有什么值得我 们期待的新判断、新思考,有的只是冲动的尖锐,故作惊人之语的兴奋。这不免让我对中国新一代的文学批评群落产生几许失望。
    出版界刮起“声讨名人风”,好像始于20世纪晚期。这种以直言不讳的批判为显性特征的文本形式很快成为书市一个亮点。如《余秋雨现象批判》、《十作家批判书》等,都受到过好评,也创造了一定的销售业绩。平心而论,年轻的批评家们,他们大都能从自身感受出发,并且还很坚定自我的锋芒,虽然他们的意见不免有故求尖刻、极力渲染之虞,但确实体现出了一种可贵的锐气,也活跃了沉闷的学术空气。
    但到了《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时代,我们的“名人批评”如果还停留在没有创新的模仿阶段,那商业炒作和市场运作的痕迹就暴露得很明显了。在这本新书里,几位“生猛”的批评家虽然各有角度,各有专指对象,但他们的出发点好像事先达成共识一般,即他们共同把池莉、王安忆、莫言、贾平凹、二月河打入“伪作家”之列。老实说,我认为这有失公允。我们可以说他们中的某某媚俗,某某写作拖泥带水,但不能说他们是伪作家。我认为伪作家不是作家,是准作家,而这里所批评的,都是备受关注的年富力强的大作家。这次拿他们集体开刀,我怀疑这是立足市场的策划的需要,她需要的只是吸引眼球,让人感觉得到其中畅销的“火药味”。
    比如书中收入的,蒋泥对贾平凹《废都》的批评,我认为只是一家之言。蒋泥认为《废都》里的情爱描写不真实,理念化,最要紧的一条,是贾平凹的注意力全用在了脐下三寸,直接,露骨,尤其是频繁出现细致的动作描写,故事情节以此为中心,或与它密切相关。蒋泥因此甚至认为贾平凹的性爱观有问题。蒋泥的意见我是不同意的。十年以前,除地摊文学外,作为一个严肃作家很少有敢于亲密接触性爱的描写。也因此,在1993年的中国文坛,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贾平凹出版了以大胆性爱描写著称的《废都》一书。贾平凹因此陷入了种种非议中。公平地说,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坛,在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小说写作可说是进入了一个迷茫的时代。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贾平凹感受并通过小说思考了个人社会观和价值观出现的极大反差和矛盾。至于小说中大量的性爱文字,我理解是贾平凹用一个作家所特有的敏锐,从另一种视角切入社会生活并深刻地表现出来。我认为贾平凹是一个充满才华的严肃的作家。
    书中类似的偏颇的看法还有许多,如评论家苍狼的一些观点,我认为就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毫无疑问,现在的池莉、王安忆、莫言、贾平凹、二月河几位作家,可谓当代文坛响当当的名字。这几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写作不仅快,产量多,而且几乎每一次的制作,都能引起强大的市场效应。对书市来说,小说繁荣毕竟是一件好事,但这很能迷惑作家的眼睛,读者的眼睛。为什么?我想我们都清楚一个事实,现在的文学批评,以赞扬家居多,以文学掮客居多。他们有的甚至像妓女一样,红包一来,就大捧特捧,能几天造就出一位大作家。伪评论家、伪文化记者充斥于市。这是一种文坛腐败,这种重症需要健康的文化批评来治疗。
    真正的文学批评,和真正的写作一样,需要良知,需要激情,需要经验,更需要理性。文学批评的水平,是批评家综合能力的体现,最能够见出他的才力、学养和阅历。笔者也是文学批评爱好者,但因才力所限,毕竟不能作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和价值分析。而这本书的作者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年轻的他们就开始以此自恃,这样的批评心态和写作动机值得怀疑。我想被批评的作家若是读到了他们的文字,不是有话要说,就是一笑而过。不过,我认为对书中提到的几位作家,我们的批评界、文化界也确实到了有必要让他们清醒的时候了,重复写作、市场写作,写作的没节制,写作的伪崇高等问题确实需要大家一起集体来反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