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高阳先生,读您的历史小说,会有一种很浓的临场感,读《李娃》时,仿佛我们也活在唐朝里。读《慈禧前传》,好像我们也处身于宫中,不知道您笔下的临场感,从何而来? 高阳:对“背景”彻底了解,是相当重要的。比如,我写《乾隆》,脑海会浮现清廷整个社会的背 景场面,而不会牵扯到清末。 常有人问我:同时进行的不同小说中,人物、时间会不会混在一起?我的回答是不会,因为场面不同,所想到的也就不同,不会干扰。另外,与我平日“兴趣”所关注的有关,即“考据”方面的兴趣。我对于小说中任何小小的问题,都习惯随时随地地考据。 问:也就是说,您对史“事”脉络分明,史“时”更能完全分开掌握,要清末有清末,是中唐不会写成盛唐。您在同一个时间里,最多曾进行几部小说的写作? 高阳:五部。 问:五种空间、五种时间,各自分明,澄清,并行相见,这是“今人不再”的高阳高招绝式之一吧。在您的作品当中,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一部呢? 高阳:最满意的,大概是《缇萦》吧。对于汉朝政治、社会方面,都有适当的表现。将假设人物放到真实史料中,塑造出来的角色,也令人满意。当中的男主角朱文,就是个例子。另外,《荆轲》也还好。 问:读您小说的乐趣在于:您对一个朝代的人生哲学、感情世界、生活习惯甚至器皿用物等,都连贯一气,毫无“移植”的牵强。像周邦彦的词,就很能融入小说的背景气氛当中。 高阳:我自己觉得《汉宫春晓》,描写王昭君的感情,掌握得颇成功。后宫谁都没见过,只能根据史料作参考、揣测。 问:“写作往历史找,做人要向前看”———这大概是另一个“今人不再”的高阳绝式高招吧。您的历史小说,从《李娃》到现在一直很畅销,大概哪一本卖得最好? 高阳:销售量最大的,可能是《慈禧前传》。 (摘自文汇出版社《高阳杂文》一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