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硬汉明星施瓦辛格的传奇人生施瓦辛格宣誓就任加州州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书报刊博览 newdu 参加讨论


    在梦中都想到美国
    追溯许多伟人的出身,他们大多来自乡村。乡村生活的历练,赋予了他们能吃苦 、不屈服的精神,从小就为他们打下成功的基础。
    像许多杰出的人物出身乡村一样,阿诺德·施瓦辛格出生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奥地利小山村。
    有趣的是这个生活在奥地利偏远山村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影响。当时奥地利被美军占领,大小城镇到处充斥着美国大兵的身影。由于战后经济状况极差,美国的可口可乐、口香糖、巧克力都给施瓦辛格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当时,施瓦辛格兄弟每天都乘坐美军的军用卡车上学。面对这些来自大洋彼岸的年轻人,听着他们谈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可以想见这对于在闭塞环境中长大的施瓦辛格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也许从这时候起,在施瓦辛格内心深处就开始涌动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改变现状的愿望。
    “我不能只生活在奥地利,我应该到美国去,也许那里才是我梦想的地方。”从 10岁起施瓦辛格就开始发誓一定要做一个最优秀的人,让所有的人都认识他、尊重他、崇拜他。他后来回忆说,“我觉得自己真是没生对地方,我不应该待在奥地利。我在梦中都想到美国去,而后来当我真地踏上了美国的国土,我更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做个庸庸碌碌的人。”
    梦想开始飞翔
    1965年 10月,刚满 18岁的施瓦辛格应征进入奥地利兵营。他要服役一年。
    施瓦辛格很喜欢部队生活,在那男人成堆的地方,充满了一种野性。而整齐的军装,不错的伙食以及没有了养家糊口的负担,使他真正感到了生活的轻松与人生的美好。
    施瓦辛格是名坦克驾驶员,这个笨重的家伙,每一个零件都让他感到好奇。施瓦辛格很快掌握了坦克驾驶员所有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操作能力。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部队长官的肯定和战友们的喜爱,很快就成了军营中的知名人物。
    军营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施瓦辛格的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了一封来自斯图加特的信,邀请他参加将于 1965年 10月 30日举行的“少年欧洲先生”选拔赛。
    “哇,太好了!”看完邀请函,施瓦辛格激动地跳起来,他不断地将他的热吻献给这冰冷的信纸,嗷嗷怪叫着,手舞足蹈。
    傍晚随着施瓦辛格的亢奋悄悄地溜走了,长时间的喜悦,使他的笑容好像都僵在脸上,在别人惊异的目光中,施瓦辛格依旧笑着,哼着歌。
    那一夜,是无眠的一夜。
    当别人进入梦乡,发出酣睡的声音时,施瓦辛格还瞪着双眼,还在憧憬他的斯图加特之行。
    “咣当,咣当”,火车进站了……
    “下面有请 18号选手,来自奥地利的阿诺德·施瓦辛格出场……”
    耸肩、挺胸、收腹……“哇,太棒了,太壮了……”“哗……”掌声经久不息。“下面,我宣布,本届少年欧洲先生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啊,太妙了。
    静谧的夜,被施瓦辛格压抑的笑惊醒,但他眨了一下眼,又睡去了。
    朝霞染红了东方的天空,随着“滴滴”的起床号声,新的一天开始了。
    在别人还揉着惺忪的睡眼的时候,施瓦辛格已一个鲤鱼打挺,从被窝里站了起来(昨夜和衣而睡)。虽然眼里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好极了。
    对于施瓦辛格来说,今天他最大的任务就是请假。
    他觉得,这样难得的机会,况且自己能取得好成绩,部队也光荣,长官应该批准他的假,没准儿,还给他点儿路费呢。
    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部队是培养将军的地方,可不在乎什么“先生”不“先生”的。从早到晚,施瓦辛格找了连长找营长,但他得到的答复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许。
    怎么办?
    再有一天比赛就要开始了,再不走可就来不及了。施瓦辛格的心乱极了。
    就在那天夜里,施瓦辛格偷偷地离开了军营,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路上。凌晨三点,他终于走到了一个离军营最近的小车站……从此,在欧洲,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四方大地———阿诺德·施瓦辛格——— 1965年“少年欧洲先生”。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就在获得“少年欧洲先生”的荣誉的同时,施瓦辛格在心里又确定了他的下一个目标,那就是角逐“世界先生”的桂冠。
    世界健美先生 1970年是施瓦辛格的健美事业高峰年。
    施瓦辛格的威名,使已引退的利格·派克雄心暴涨,再加上别人的鼓动,他决定再次出山,给年轻人一点厉害瞧瞧。
    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恢复体形。虎老雄心在,他不信那个年轻人那么神奇。
    对施瓦辛格来说,他的心情十分复杂。和自己的偶像与好友分个高下,总显得有些残酷,不论谁获胜,对另一方都是沉重的打击。自己毕竟年轻,即使输了,还可以再挽回面子,可派克输了,会不会给他带来太大的伤害?自己和他的友谊能否保持得下去呢?
    虽然担心,但这样的比赛千载难逢,说什么也不能放弃或保存实力。对自己来说,这场比赛意义太重大了,必须全力以付!
    相对于派克的喧嚣而言,施瓦辛格显得有些低调。他没有看过中国的《孙子兵法》,但他懂得以静制动的道理,无数次的比赛经验告诉他,越是关键的比赛,越要沉着冷静,自信果断。他默默地鼓励自己“战胜派克,我会更加出名”。
    人生就是如此,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沉默绝不是因为害怕、恐惧,而是在积蓄,一旦时机成熟,便有出奇制胜的爆发。
    1971年 9月 18日,伦敦能容纳数万人的体育馆座无虚席。支持者们大喊着施瓦辛格与派克的名字,声音震耳欲聋。
    施瓦辛格与派克的大战开始了。
    国际健美协会举行的“世界健美先生”称号大赛,不知最后桂冠会落在谁的头上。
    偌大的体育馆鸦雀无声,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选手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最后的结果出来了。
    掌声雷动,但也有人泪洒当场。
    派克拥抱了施瓦辛格,向他祝贺。施瓦辛格分明感到派克的全身在颤抖。
    派克曾是一座高峰,如今,他被超越了;派克曾主宰了一个时代,如今,那个时代结束了。新的高峰诞生了,新的时代诞生了。
    那就是———施瓦辛格!施瓦辛格时代来临了。
    创造电影神话
    施瓦辛格不断丰富自己的硬汉形象,使影迷们更乐于接受。他成功地塑造了善良的终结者,一句“ I will be back!”赢得了全世界的共鸣,他终于迎来了演艺事业的辉煌。
    施瓦辛格想与卡梅隆、赫德夫妇再度合作,拍摄《终结者》续集。凭直觉,此时再演终结者,会使他再度登上电影艺术之巅;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将永远矗立在好莱坞,乃至世界电影史册之中。
    而与卡梅隆夫妇再度合作的路子是那么曲折。先是卡梅隆对这件事不太感兴趣,无意再拍《终结者》续集,后是因为卡梅隆和妻子赫德离婚,赫德带走了影片的部分版权。这些都是障碍。再者,还有一个不可争的事实是续集必须比原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不就会失败牎这是最大的也是最难逾越的鸿沟。怎么制作和拍摄续集呢?
    对这一点,施瓦辛格和卡梅隆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牎在他们驱车前往约尔的电影公司寻找制片商的路上,卡梅隆不无担心地提到此事。施瓦辛格是充满自信的,他最喜欢迎接挑战。
    “好朋友,你是天才。看看你现在开车的技术,就知道你不会胆怯的。咱们比赛,看谁跑得快。”说罢,他“嗖”地蹿了出去。
    卡梅隆也不甘示弱,一踩油门,风驰电掣般地追了过去。
    约尔很干脆,施瓦辛格和卡梅隆的主动上门,使他高兴还来不及呢。他表态投资多大无所谓,他要的是公映以后的那种轰动场面和效益。
    不出所料,《终结者Ⅱ》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1991年《终结者Ⅱ》上映后,掀起一阵席卷全球的终结者风暴,创造了全美票房最高记录牎该片最后收入超过 4.85亿美元。一个神话从此诞生了!
    没有结果的初恋 1969年是施瓦辛格来到美国的第二年,他头戴“世界健美冠军”的头衔,迎来了生命中第一场爱情。
    当年 22岁的施瓦辛格,由于获奖无数,奖金丰厚,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一次他们来到一家名为圣莫妮卡的餐厅,招待他们的是一位身材苗条,长相甜美的侍应生。由于年龄相仿,施瓦辛格便与她聊了起来。女孩叫芭芭拉·奥特兰,正就读于附近的一所大学。
    后来施瓦辛格在谈到与芭芭拉·奥特兰的邂逅时,说:“我对她一见钟情。她看起来非常清纯。”
    奥特兰回忆说:“当年,他的样子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他那时体重 118公斤,有一身结实的肌肉。那确实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但他的魅力无可争辩。”
    认识奥特兰的当天,施瓦辛格克服了初恋男孩的羞怯,大胆地邀请奥特兰去跳舞。奥特兰也欣然赴约。当晚他们在舞厅尽情狂欢,喜不胜收,临分手时都有些依依不舍。
    尽管施瓦辛格当时的生活并不算检点,他曾和许多姑娘有过短暂的罗曼史,但那只是为了在紧张的健美训练之余寻求一点质量并不高的乐趣。而直到碰见奥特兰,施瓦辛格觉得这才是自己真正要寻找的人。他觉得自己的心灵被燃烧起来。他渴望再次见到奥特兰。
    再次去那家名为圣莫妮卡的餐厅当然不再是难事,但那时芭芭拉·奥特兰正在大学攻读学位,她很忙,尽管她也十分愿意和那个看起来傻傻的大块头在一起。
    忍受不住寂寞的施瓦辛格,终于在一次约会之后向奥特兰表达了爱意。他说:“芭芭拉,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我就是非常想见到你,也许我是爱上你了……这是我第一次恋爱,你能给我一个机会吗牽”芭芭拉·奥特兰也十分激动,施瓦辛格所说的话也正代表了她的心意。她深情地望着施瓦辛格,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不开始呢?”
    于是他们拥吻在一起,开始了长达 6年的爱情漫步。
    芭芭拉在施瓦辛格向健美运动的宝座攀登的过程中一直给他大力的支持。她和他住在一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他的生活变得有规律。她还研究健美运动,渴望在施瓦辛格的健美事业中助他一臂之力。她经常看他训练,看他比赛,分析他的优势和弱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都使施瓦辛格受益匪浅。
    芭芭拉·奥特兰顺利地上完大学,决定和施瓦辛格生活在一起。她认为当施瓦辛格拿到了足够多的健美冠军,他的心便会满足,接下来就会选择默默无闻的生活,和她结婚,照顾她,做一个平凡的居家男人。于是她也心甘情愿地为他奉献一切。
    不可否认,他们那时候是幸福的一对。施瓦辛格的朋友们调侃他是一个“被女人拴住的家伙”。而奥特兰的朋友则说她“你中了大块头的邪”。他们一有时间就缠绵在一起,如漆似胶。
    在银幕上塑造了那么多铁面硬汉形象的施瓦辛格,遇到动心的女人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芭芭拉·奥特兰曾经向好友透露:“天冷的时候,他总是强行地让我穿上厚外套,然后温柔地亲吻我。那种感觉很棒。”
    但是,施瓦辛格毕竟不是情圣,他并没能把对芭芭拉·奥特兰的爱恋持续下去———像奥特兰自己想像的那样,结婚生子,居家过平凡日子。没有。
    与肯尼迪家族联姻
    1977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的遗孀艾瑟·卡尼迪在家里举办了一场慈善网球赛。在举行锦标赛的森林山上, NBC的编导汤姆·布罗卡把当时在健美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施瓦辛格介绍给玛丽娅。
    玛丽娅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外甥女, 1955年出生于芝加哥,父亲罗伯特·施莱弗也是个有名的政治家,一度竞选过美国副总统。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时,玛丽娅只有 8岁。她少女时代一度也对政治有兴趣,可是目睹了父亲和舅舅的政治生涯后,转而倾心于新闻。见到施瓦辛格时,她刚刚大学毕业。
    当玛丽娅听说施瓦辛格是连续六届的美国奥林匹克健美先生时,她非常吃惊。当时围在玛丽娅周围的人都只会奉承她美丽的容貌和显赫的家族背景,而施瓦辛格却非常诚实和直率,他说:“如果你的头发是黑颜色的,你看起来会更漂亮。”
    对那个庞大家族的聚会,施瓦辛格显然有些不太适应。当玛丽娅问他是否愿意和客人们聊上几句时,施瓦辛格说:“我不管他们说什么,我只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句话马上赢得了玛丽娅的好感。
    两人对在森林山上的相遇都十分满意,并决定以后继续见面。实际上是玛丽娅第一个发出邀请,约施瓦辛格周末去仙斯港与她的家人会面的。施瓦辛格后来谈起此事时说:“对于玛丽娅,她是对我一见钟情的,而我对玛丽娅的钦佩之情则是慢慢发展起来的。”
    论家庭背景,施瓦辛格无法与女友相比,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劳动者家庭,他们的结合自然属于门不当户不对,很长时间这个美国大家族都不能接受他。当玛丽娅第一次把他领到家里时,他对未来的岳母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的女儿有一副好臀部。”这话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我首先看中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的身世。”多年之后,玛丽娅这样说道。
    “人们总是说我被阿诺的身材迷住了。其实,吸引我的主要还是他的幽默。当时我就想,这个人真逗,同他过一辈子,应该很开心。”玛丽娅说:“那时,每天进出我家的人,个个都是开口天下闭口世界的,可阿诺不同,阿诺就像新鲜空气。”但是,要让这新鲜空气被肯尼迪家族接受还是不太容易。主要的问题是,肯尼迪家族是民主党,而施瓦辛格同共和党打得火热。所幸的是,她在向当参议员的舅舅爱德华·肯尼迪介绍施瓦辛格时说:“请别把他看成一个共和党,就当他是我爱的人吧;如果还不灵,你就只有把他当成一拳就可以把你揍扁的家伙了。”
    如果说,在遇见玛丽娅之前施瓦辛格只是一个到处拈花惹草的馋嘴猫,那么,认识玛丽娅之后,他几乎与以前判若两人。这其中玛丽娅的迷人可爱是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与玛丽娅·施莱弗的特殊身份有关。施瓦辛格当时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肯尼迪家族的强大背景,对他具有无法抵抗的诱惑力。能与一个美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建立长期友谊,这种机会是任何人都不想错过的。施瓦辛格当然不会视而不见。几乎来不及考虑什么,施瓦辛格在一阵眼花缭乱之后,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这条金光大道。
    1985年 3月 10日,施瓦辛格与玛丽娅·施瓦辛格宣布订婚,至此,世人瞩目的名门闺秀与影坛巨星的马拉松式的爱情经过近 10年的长跑才算有了结果。
    婚姻使施瓦辛格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的影响力渐渐已经超出了体育和电影的范畴。在老布什当政的时代,他担任了“总统健康及运动委员会”主席。但是,他不希望人们认为,这是因为他妻子的缘故。事实上,他今天所获得的一切,妻子的帮助只占了一小部分,他是靠着不懈地努力和坚韧的意志来站稳脚跟的。
    问鼎白宫路漫漫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元化的社会,许多移民在这里闯出了一条条成功之路。在政坛上,除了刚刚当选为加州的施瓦辛格,还有密歇根州女州长、加拿大移民詹尼弗·格兰霍恩,出生于德国的美国著名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以及出生在捷克的美国第一位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等等。
    他们都是炙手可热的政治人物,有着远大的抱负,但入主白宫,于他们可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216年来,美国对本国总统的身份要求,一直恪守《宪法》第二条的严格规定:“除了出生在美国本土的人员之外,其他人均不得担任美国总统。”而且不管你是内阁成员还是部长,或者担任过某些重要州的州长。
    美国为什么在建国之初就做出如上规定?分析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人担心刚刚被赶走的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利用移民身份,盗取美国总统职位,把美国重新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因此做出了外国移民不准竞选美国总统的规定。
    世事变迁,现在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宪法》中这样的规定还有必要吗?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2003年夏天,施瓦辛格的政治抱负还揣在自己的肚子里的时候,共和党与民主党就已经对此展开了辩论。美国参众两院分别有人提议改变这一不合时宜的规定。
    7月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奥瑞·海什向美国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美国国会取消对外裔美国移民参加总统大选资格的限制,在这份议案当中,海什建议美国允许任何拥有 20年公民权,并在美国长期居住 14年以上的外国移民均可参与美国总统的角逐。海什认为,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所以没有必要再规定“美国本土出生”这个限制条件。
    除了参议院外,美国众议院也有人提出了类似的议案。
    如果这个议案最后被通过的话,施瓦辛格最终问鼎白宫也不是没有可能。
    施瓦辛格当选州长后,许多人认为,他出马竞选,是走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老路:从好莱坞明星到加州州长,最后坐上美国总统宝座。但里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施瓦辛格是来自奥地利的移民;里根曾掌管影视男演员协会、担当通用电气公司发言人等等,为自己日后的仕途积累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和经验基础;而施瓦辛格从政前,政治经验是白纸一张。
    施瓦辛格要问鼎白宫,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无论如何,施瓦辛格制造了成功的神话。他的传奇故事,他的奋斗历程,将鼓舞着、影响着更多的后来人。
    标题为本报所加牞有删节。文/麦冬
    (《硬汉州长施瓦辛格》中国工人出版社定价 25.8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