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美)雅克·巴尔赞 著 林华 译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1月版 在《我们应有的文化》一书中,巴尔赞对现代学术特别是文学、历史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过去读历史作品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刺激想象力,提高自己的心智,上乘的历史作品也是重要的文学名著。今天,历史写作已经被委托给专业的历史学者,这些人写书的目的不是给公众提供读物,而是为圈内人士服务。出于对现代学术的不满,巴尔赞立志要撰写一部关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文化史,这个志向在他三十岁时就已经立下了,但是被当时的学人认为太过年轻,不具备写出上述著作的能力,所以一直拖到他八十岁才开始动笔,直至九十三岁写成这样一部鸿篇巨著。 巴尔赞1907年出生于法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赴美,1923年从当时的美国哥伦比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45年到1975年期间一直担任该校的历史学教授,并曾出任教务长和院长。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他举办了许多研讨会,探讨哪些书籍才是重要的。他的学生艾伦·金斯堡称他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大师。巴尔赞曾两度荣获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批评家金奖,并且两次出任该学会主席。 他的《从黎明到衰落》是一部长达八百页的文化史巨著,真是需要耐下心才能读完——说其为巨著,并非仅仅因为篇幅,而是这部书所涵盖的内容,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从启蒙运动到法国革命,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而这样一部无所不包的文化百科全书,竟然出于一人之手,不能不惊叹巴尔赞的学识渊博!在上个世纪,中国也有学者以一人之力撰写通史,如钱穆的《国史大纲》、邓之诚的《中华两千年史》、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今天再也难以看到这样的鸿篇巨著了,也再也难看到这样渊博的学者了。 在巴尔赞的这部著作中,提到了现代史学的发展,言及人们不再关注过去伟大的学者和诗篇,而是将眼光投向长时间段的社会史,一整部史著看下来可以了解很多琐屑的知识,但是很难了解整个西方的文化精神。 因此,巴尔赞另辟蹊径,要撰写一部关于西方现代精神的文化史,他称之为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有心人自然会领会,他是想要与法国年鉴学派一较高下,同样都是在撰写长时间段的历史,巴尔赞是如何处理文明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笔者关心的重点所在。毕竟,西方文明不仅仅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历程。 作为与特里林一样的在美国大学执牛耳的保守主义文化大师,巴尔赞认为西方现代文明已经衰落。这自然是不满文化左翼对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抨击。他为了回应那些谩骂式的攻击,回到西方文明冉冉升起的十五世纪。通过考察现代文明的兴起,重新诠释现代精神的源头。在他看来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源于与传统西方文明的断裂,主要体现在宗教改革上。为了强调这种断裂,巴尔赞偷换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历史上发生的次序,他批评了西方关于中世纪黑暗的说法,指出文艺复兴得益于天主教会的赞助才得以兴起和发展。宗教改革恰恰是反对这种世俗化的努力,才提出与教廷决裂。这种宗教上的决裂,固然是一种断裂的态度,但是并非如马克斯·韦伯所言,是新教的崛起造成了现代性的形成。 与之相反,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天主教会势力影响最大的意大利;而新教运动的中心德国,反而是经济文化滞后的地区。这个史实,有力地质疑了现代性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 不过,从此出发,巴尔赞考察了西方现代文明兴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与大批文化知识精英的努力分不开的。因此,他这部巨著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艺术大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逐一地分析和点评。这种写法虽然很老套,但能够帮助我们这些西方的他者,了解究竟哪些作品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哪些作品只是昙花一现。这种文化史的撰写,无疑摆脱了年鉴学派那种关注于细节的做派,寻找到一条西方文化兴起的思想线索,一条贯穿西方文化的精英兴衰的历史。越是兴起时期,巴尔赞越是工笔细画,对路德、彼得拉克、卢梭、伏尔泰都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他们的作品,描写他们的影响,带读者领略他们的风采。 而对于二十世纪,巴尔赞只给了短短两百多页的篇幅,除了大量的人名书名外,细节少之又少。这正表达了巴尔赞对西方现代文明日益堕落的不满,虽然二十世纪的文化明星众多,却无法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的璀璨群星媲美。 这样一部西方现代文明兴起与衰落的历史,读起来并不让人快乐,甚至令人头痛,层出不穷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大师,熟悉的不熟悉的,让读者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眼花缭乱。这增长了我们对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了解,也让我们感到疑窦丛生,西方文明为何兴起然后又衰落,东方文明的现代历程又究竟是什么样呢?何时才能有一位东方的巴尔赞来告诉我们上述问题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