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行文辩证结构的密度与宽度——张庆和先生杂文随笔再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许庆胜 参加讨论


    康德说:“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引自康德《判断力批判》,《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10页)。叔本华认为天才是“具有双重智力”的特殊人物,他们一重智力像普通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存服务,另一重智力则能够“观照”世界,从而创造艺术、诗歌和哲学著作。(见《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531页),除却可能的极端化,上面两位的天才论证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合理性的。关于文学成功的要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在应邀给鲁迅文学院的学生们做的一次文学讲座中是这样说的,她讲到了文学成功的三个要件,顺序是:第一、天赋,第二、机遇,第三,勤奋。她讲的要件,第一个就是自身天赋即天才,是很有道理的。而杂文创作要想出彩,离了厚重的天赋也是不大可能的,这是我再次观照居京著名作家张庆和先生的部分杂文时忽然想到的,这从先生行文辩证结构的密度与宽度上就能得到进一步的佐证。
    这主要是对外物认知、理解和思维方式活泼开放程度上的分别,一般流行的杂文之所以引不起强烈的轰动,更得不到评论家们的深层关注,就是因为天赋太浅,开掘不深,浅尝辄止,仅仅满足停留于一般化的粗糙与浮漂阙域,没有更多更本质的独到闪光点。但张庆和先生的杂文的辩证结构开掘的深了又深,出人意料,令你不得不佩服。如《“名嘴”析》,看题目以为是夸褒那些嘴皮子利索、令人叹服的表演艺术家的。我们见到的一般地说“名嘴”的杂文大多浮于如此表面;但张庆和先生的“名嘴”却恰恰方向相反,这是些什么“名嘴”呢:“颇能发挥嘴唇、牙齿、舌头三方面密切合作之功能”,继而深层分类:一、“先说巧嘴。……舌一拐一个弯,足够你绕半天;唇一碰一个响,让你神倒魂也颠。……保准变着法儿的让你满足心理需要”。二、“再看油嘴。……多与油腔滑调匹配,常跟圆滑世故联姻。实为狡诈虚伪的阴暗心理折射出的一种晦光”。三、“请听贫嘴。如麻雀叫,似青蛙吵。……下不着地,上不着天,使听者厌,令闻者烦。……此类嘴的生成,多与浅薄和无知相伴。”,四、还有“臭嘴”,还有“快嘴”、“鸡刨嘴”、“牛皮嘴”(以上引自《哄哄自己》84——85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2007年6月第1次印刷)等等,真是寻找辩证的精彩,密度宽度颇高。再如:《人才断想》,他说:“与其说事在人为,莫如说事在能人所为。自古达今,人类文明史上的那许多辉煌与灿烂,有哪一处不是彼时彼刻的能人所为?”,这种杰出辩证是完全正确的,堪称第一!没有相当的理论勇气和睿智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长期以来“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在接受粗糙地批判呢,而英雄不就是“能人”吗!?但是最大多数的群体与个体们一直在盲目地接受此种粗糙批判,并没有去做更细致更科学的深层考察与思考!所以要“爱才、识才、惜才、用才,这是人才生长的土壤、条件,同时亦叠印着用人之道的曲折”,那么又是怎样的曲折呢?张庆和先生继续深入辩证,他说:“昏聩平庸者不爱才。因为他们……不思进取,什么人才庸才,在他们看来,统统不过是一群吃饭睡觉说话走路的肉体而已”,又说“层次浅俗的人不识才。因为他们缺少识才的本领,甚至会把黄铜当成金子,把珍珠视为鱼目”!还说“无使命感、无责任心的人不
    惜才。……在他们看来,人才可有可无,简直多余,有它是负担,没有倒轻松。致使不少人才被抛弃,甚至会有良才者阶下囚、平庸者座上客的怪事发生。”,更有甚者因嫉妒而压制、排挤人才!所以作家称颂能“用才”的“大睿大智者们”:“他们把发现人才看作自己对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强烈呼吁:“珍惜人才吧。人才是社会的财富,是民族的瑰宝”!但还没有完,作家仍意犹未尽继续开掘:“每一个音符都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吗?回答:否!……一些假冒伪劣货色……他们把自己打扮成‘人才’的模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他们言过其实,为所欲为……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继而作家又呼吁:“这样的人决非人才,切勿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脚。”(引同上93——94页),至此辩证结构的宽度、密度非常完美无缺!还如《木桶理论说“后”》,我们见到的流行“木桶理论”仅仅满足于“一只木桶的最大容水量不是它的最高沿,而是它的最低沿”,似乎再也没有人继续延伸。但张庆和先生紧抓住不放,以他的认知与思维继续借“人们”往深处科学挖掘:“木桶的最大容水量不完全在于它的最低沿,还在于构成这物件的木块与木块的吻合是否严密,否则,这木块的相互之间哪怕只有线一样粗细的缝隙,那木桶里的水也很难存留得住,渗,也能渗它个干干净净。”继而,他又发现:“一只木桶的最大容水量,除了以上两个必要条件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即:如果有人用锥子钻子抑或什么别的物件,在底部在旁侧抑或在一个什么别的重要部位,随意把它弄出一个洞,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洞,试想,那水桶里的水还肯老老实实地待着吗!”(见《该说不该说》第118页,张庆和著,北京中国书店,2009年1月第1版,2009年1月第1次印刷),其发现的“木桶”社会学价值真是意味多元,别出心裁!还有《杀“鸡”“猴”没看》逆向思维的成功运用以及《真“衙内”•假“衙内”》《团结也须打假》《贪官求升“三窍”》《跑官者说》等等的辩证结构,皆存在这种密度与宽度上的优长开拓,值得有志于杂文随笔文体创作的作家们去做更深层次地有意借鉴。
    作者简介:许庆胜,男,大学本科毕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莱芜市政协《江北诗词》编辑部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