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咬文嚼字》主编:曾受教于朱光潜夏衍的严谨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商报 2014年02月11日 翟玉静 参加讨论

    
     
    郝铭鉴不仅是《咬文嚼字》的主编,同时也是它的策划者、创办者、经营者和撰稿者。
    郝铭鉴小时候就想成为一名老师,在他看来教书育人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1964年,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他便到上海的郊区金山为农民办了一所语言学校,“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把那些完全不认识字的农民教到能做基本阅读,当时是很有成就感的。”郝铭鉴一直觉得自己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可惜师范毕业后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他进入机关工作,负责起草简报。有次会议之后,简报的第一句话原本是:“碰头会精神传达以后……”没想到打印的时候成了:“砸头会传达以后……”简报送上去之后,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徐景贤马上做了个批示:查一查谁要砸我们的头!这在当时几乎成了个政治事件,星期天机关紧急集合搞检查,弄得非常紧张,“两个字字形相近,却造成了很大的风波,这之后我对校对工作格外上心。”
    郝铭鉴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社会上兴起“美学热”,“我在学校有美育,但不是很了解美学。”当时,郝铭鉴正在策划一套“文艺知识丛书”,联系到朱光潜,想约他写点东西。“朱先生半个世纪前写过《谈美》,我就说50年之后再谈美,肯定有新的境界。”朱光潜欣然赞同,于是就有了经典的学术普及类读物《谈美书简》,之后郝铭鉴编了著名的《朱光潜美学文集》,俩人熟识了起来。“朱先生对文字很严谨,早年写过一篇文章叫《咬文嚼字》。”
    一次,郝铭鉴去燕园看望朱光潜,因为很熟悉,喊了两声没人应答就直接进门了,他走到二楼,看到朱光潜床上铺满了各种版本的词典和工具书,“他低着头,特别专注地在那儿翻书,我走到他跟前他都不知道。我问他在做什么?朱先生说:‘《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终结》,我个人觉得终结这两个字用得不对。’原来朱先生在找原文和各种不同时期的翻译版本来做比较,应该用什么词。为了一个词的翻译,老先生竟如此认真,这件事给我印象非常深,这才是做学问的态度。”
    在编辑《中国新闻学大系》的时候,郝铭鉴结识了夏衍。夏衍先生对文字的敏感是一般人不能比肩的,一次,郝铭鉴带着《中国新闻学大系》的序言去找夏衍,夏先生没有时间看,说你们给我读吧。他们开始读序言,刚读了一句,夏先生说“停,这个字要改一下。”再读一句,夏先生又叫停,说道:这个词不能这么用,要改。“夏先生在文字上的功底真是炉火纯青,很多改动让人钦佩。我在做《咬文嚼字》的时候常想起前辈们对文字的态度,学问是要认真做的,马虎不得。现在社会对一个栏目、一部戏出来了关注度都很高,语言文字的关注度却很低,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缺位,我们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