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文物鉴赏 >

习书选帖的要诀(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郑晓华 参加讨论

     王羲之《教女曹娥碑》 《鲜于仲儿墓志》 禇遂良《雁塔圣教序》 赵孟頫《寿春堂记》 柳公权《玄秘塔》
     汉碑的风格灵宕多姿。晚清碑学大家康有为将其分为八类:骏爽、疏宕、高深、丰茂、华艳、虚和、凝整、秀韵。实际上,正如清人王澍所说,汉碑“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学书法,如果对书法的形式语言稍微有了点感觉,那么翻开《汉碑全集》,你会感受到汉代书法的神奇魅力:就是那么几根简单的线条,纵横穿插,仪态万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雄浑遒劲的《乙瑛碑》,清秀飘逸的《曹全碑》,古拙雄强的《张迁碑》,浑朴野逸的《石门颂》,端庄秀丽的《礼器碑》,宁静典雅的《孔宙碑》,含蓄朴茂的《华山碑》《史晨前后碑》,浑厚妩媚的《韩仁铭》,雄强霸悍的《西峡颂》,古朴疏阔的《郙阁颂》《封龙山碑》……端庄典雅者,眉宇间自有一种高贵气息;布衣裙钗、粗服乱头者,也各有一段掩不住的风流天骨。你不能不感叹,汉碑是中国书法艺术自觉的一个高峰。
    在古代,习汉碑是学隶之惟一津梁。20世纪初西北的考古发现改变了书法史,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书观念。大批汉简的出土,使我们有幸能一窥汉代手书墨迹,由此而得见汉人笔法。这就为隶书学习别开蹊径。最近媒体公布江西海昏侯即汉武帝刘彻之孙汉废帝刘贺墓的发掘情况,其中有大批简牍,书写精美,令人读之怦然心动。书法史上,过去人们只能从刻石看书法,而前、后汉相衔接的100年间,书法史上两个早期隶书名刻——《五凤二年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字形虽已入隶,但都无波磔(史家称之古隶)。所以一般认为隶书到东汉中期才成熟。但海昏侯墓出土的墨书,却是标准的隶书,蚕头雁尾,清俏秀丽,举手投足,神气完足。这就把隶书成熟的时代往前推了大约100年。由于汉简为墨书,笔锋使转,毫发毕见,对学习书法来说,十分难得,所以也深得习书者喜爱;汉简体隶书,成为当代书法一道美丽风景。
    楷书亦称正书或真书,泛而论之,也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南北朝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正体书法,书学史上叫魏碑,或魏体、北碑等。另一类是唐代成熟的正书,也就是后来习称的楷书——所谓“楷”,即乃可奉为标准也。
    魏碑的品类非常多,习惯上根据其来源,分墓碑、墓志、摩崖石刻、造像题记等系列。历史上最著名的,有《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张玄墓志》《刁遵墓志》《泰山金石玉金刚经》《石门铭》《嵩岳灵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始平公造像题记》等。这些作品,字体处在由隶向楷的过渡中。书法家在生活的推动下摸索新的书写形式,创造思维十分活跃。而碑刻书法,在书家“书丹”之后,刻工“奏刀”时还会再加“二次创造”,所以刀锋石趣,工拙变化,每见巧思。或刚健雄浑,或端庄娟秀,或古拙奇逸,大巧若拙,巧夺天工,充满了北魏书法特有的自然之美。康有为对魏碑书法最推崇,他在《广艺舟双楫》中赞美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俊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骨肉丰美。甚至认为:“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以视欧、褚、颜、柳,断凫续鹤以为工,真成可笑。”从最后这句话可以看出,康有为对魏碑的热爱是到了何种程度。
    由于魏碑书法的形式与风格有刻刀的“参与”,很多作品点画棱角四出,所以学魏碑有一个十分容易跌入的陷阱:就是盲目追求刀工。要注意:书法应该汲取吸收并转化的是碑刻书法的金石意味,不是机械模仿刀刻。专意于模仿刀痕,一定导致刻板做作。执迷不悟,那学书即入魔道。
    真正成熟的楷书,把汉字的造型美推到极致的唐楷。
    唐代的大书法家,初唐有欧阳询、褚遂良,盛唐有颜真卿,及稍晚的柳公权,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史上广受推崇的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形式既高度个性化,同时其个性创造具有广泛的社会审美共同性,获得了历史、社会的高度认同。所以被尊为“体”——所谓的“体”就是通行的标准样式。欧阳询的楷书称欧体,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风格端庄典雅、点线精美,可以说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度森严。他的勾、点很多都是等边三角形,极其精致华美,要求运笔精微准确。褚遂良的代表作是《雁塔圣教序》,张怀瓘称他“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他的书法特点是细劲婀娜,柔曼的曲线在点横竖撇捺中起伏转换。欧、褚二人同出王羲之,一个取王羲之的端庄典雅,一个取王羲之的婀娜飘逸,从不同角度把王羲之的风格加以拓展,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到了盛唐,“鲁公变法出新意”(苏轼)。颜真卿改变了唐前期的笔法,他从民间写经书法中吸收了形式技术,改造“二王”系列的楷书,创造了一种新的楷书语言形式,书法史上称“颜体”。其点线刚健浑厚,结体宽疏开阔,风格雄强有力。颜真卿去世后,他的书法衣钵为后继者柳公权所继承。柳公权在前辈基础上再加以改造,把颜真卿的雄浑和欧阳询的精致加以结合,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柳体”。颜真卿的传世名作有很多,早期有《多宝塔碑》,中年风格成熟后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柳公权的代表作包括《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这些都是学习楷书最经典的作品。
    楷书领域还有一位大家,那就是元代的赵孟頫。他精心研究王羲之的书法,入古开新,形成了浑厚妩媚的“赵体楷书”,在历史上也广受推崇。尤其是清乾隆帝特别推崇他,一度朝野人人学赵。平心而论,赵孟頫的楷书是走了一条平民化、通俗化的道路,应该说走成功了。他把很高深的二王笔法加以通俗化,这就使普通人都能够入窥门径。所以如果学二王,从赵入手不失为一个由浅入深的捷径。历史上有人诟病赵孟頫,说他书法软媚,联系他作为宋皇室后裔,而归附元世祖忽必烈入朝为官,没有骨气,以此证实“字如其人”。实际上纯从书法看,他的书法并不软媚。《寿春堂记》比较妩媚流美一些,《胆巴碑》《妙严寺记》则浑健遒劲,一点都不软弱。个人认为,学楷书,赵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个特殊的领域,那就是小楷。一般学小楷要从晋唐入手。早期楷书经典有锺繇的《荐季直表》《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孝女曹娥碑》《东方朔画赞》等。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