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立体研究 系列梳理——简评“满族说部研究丛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赵楚侨 修然(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长春出版社)
    满族说部是深藏在民间的历史记忆、是中华大地的“活化石”。学界对满族说部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梳理与研究,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
    《满族说部研究(第一辑)》(2016年8月长春出版社出版)第一次集中推出了满族说部的系列研究专著,由吉林省社科院院长邵汉明主编,凝聚了诸多专业研究者的心血。
    
    捧读丛书,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既具有历史厚度,又具有文化热度的研究佳作。
    首先,具有浓厚的文化自觉意识。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满族说部”的称谓,源自满语“乌勒本”,意思是“讲古”“讲根子”,译作汉语当为“传”“传记”之意。这是满族千百年来传承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口传历史和文化。俄国杰出的人类学家史禄国将其誉为“美不胜收的史诗”和“满族的《奥德赛》”。外人尚为“我之美”所折服,我们更应该文化自爱、文化自重、文化自珍,“美我之美”。对满族说部的研究是中华民族认识自身文化、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体现。
    满族说部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列为吉林省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试点项目,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吉林省发掘整理出来五十部巨篇的满族传统说部(乌勒本),从而使这一魅力无穷的非物质遗产崭露头角,见知于世。自2011年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发起成立的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一直积极致力于满族说部文本的系统研究和活态传承工作。《满族说部研究》(第一辑)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这是研究者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思想潮流下,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中文化自觉的体现。
    其次,具有鲜明的理论前沿意义。满族说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演变和升华为篇幅宏大、雄浑壮阔的说部艺术,把北方民族口头长篇叙事文学推向了新的境界。这里凝聚着民间文学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发掘和阐发,并为文艺理论提供扎实的基础性研究成果。钟敬文先生2000年4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性的“文艺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做学术报告时,针对文学理论学科对象的片面化问题,明确提出:“大量的、原初的、有价值的东西,却被忽略不计了。一个民族的大量的民间文学创作,没有被这个民族的文艺学作为应有的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概括,而只集中于上层文学或精英文学,这样的文艺学,应该说是不完全的。”胡适针对过于偏重精英文学而忽视口头文学这一问题也明确提出:“庙堂的文学之外,也有草野的文学,贵族的文学之外,还有平民的文学。”甚至还进一步指出:“真正的文学却在民间”,“专重模仿的古典文学,不能代表两千五百年的文学变迁”。此书研究成果能够立足时代潮流,站在研究前沿,可以为文艺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百花园”增加一朵奇花、一株异草,为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大厦的构建切实增加“一砖一瓦”。
    再次,具有材料搜集翔实、内容安排恰当、条分缕析的内容属性。《满族说部口头传统研究》对满族说部的口承传统做了溯源性的考察,最后将满族说部放在整个文学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其意义;《满族说部英雄母题研究》系统研究了满族说部中的神话史诗及英雄传奇中的代表作品,梳理出满族说部英雄主题的发展脉络与内在文化心理特征,分析其与其他民族的异同之处;《满族说部文本研究》系统研究满族说部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文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炼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神话谱系,并以满族及其先民社会历史生活为蓝本,揭示满族及其先民的萨满教观念及其思维模式,等等。
    最后,洋溢着浓厚的现实关怀,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该丛书研究者指出满族说部属于集体创作,凝聚着民间的集体智慧,承载着千百年来满族在不同阶段形成的道德观念、精神需求和价值体系,具有潜移默化的法约性,已经构成一种无形的行为规范,对于子孙后代的行为方式不乏引导作用。有鉴于此,满族说部如何传承呢?该书研究者提出最理想的保护方式就是使其继续存活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传承于人们的口耳之间。在满族说部的保护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创造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态传承的适当环境,二是要有动态传承的后继传人。而且主、客观条件允许的院校,可以把满族说部教研纳入其课程体系中去,使满族说部和教育相结合,和相关民众的生活相结合,把满族说部融入课堂、融入现实生活。与此同时,还应对满族说部代表性传承人加大保护力度,提供切实有利的条件,保证满族说部能够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活态传承。
    除此之外,该丛书还给予我们以下文化启示:
    第一,通过说部文本中的地域特色与文化风格,从而探寻满族先民的社会形态及文化生态。还可以尝试对说部相关的新领域、新范畴进行探索性研究,例如说部的音乐特征、歌舞特征、说部的活态传承等。
    第二,通过文本研究,充分论述满族说部自身的历史性、史诗性、传承性,丰富满族说部的多维度研究,进而推动说部学科的建设。从文本出发,确认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参照其异同,论述满族说部独特的民俗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历史上满族及其同源民族、邻近民族活态生活和祭祀仪式的考察,利用神话学、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其性质和在中国与世界神话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该系列研究从宏观上对满族说部的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和辨析,对满族说部的概念和定位也做了恰当的阐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未来开展的满族说部研究具有提纲挈领和正本清源的作用。
    总之,这套丛书是满族说部研究的阶段性集大成之作。这一研究成果,势必对后续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进一步激活满族说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让珍藏在民族记忆中的文化“活起来”。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27日 12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