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家论 >

孙郁:关于茅盾的文学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孙郁 参加讨论


    
    1980年写回忆录时的茅盾 图片由商务印书馆提供
    茅盾先生作为批评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价值并不亚于他作为小说家的价值,我自己看茅盾文学评论文章就颇多感慨,因为他的文学批评跟当代人不太一样。当代从事文学批评的基本都是中文专业出身的,从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出发来和作家进行对话。茅盾不是这样,他在从事文学批评之前有很厚重的学术准备,知识背景比较丰富。除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修养以外,他还是一个翻译家,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他在主编《小说月报》时翻译过很多作品,比如他翻译过高尔基的作品,对尼采、罗素、列宁等人的作品都很有兴趣。他在自己的文章里面尝试用各种视角来表达对作家文本的认识,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学理论的元素都在文字里隐含着。
    我个人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形成有一个转换、变化的过程,鲁迅写《摩罗诗力说》的时候运用了很多勃兰兑斯的方法来解读普希金的作品。但是那个时候鲁迅的批评文体还受到刘勰影响。在1907年前后,文学批评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文论的影响,鲁迅把尼采的话语方法、勃兰兑斯和刘勰古文论方法杂交到一起来使用,所以文本博杂,文言的句式、概念、方法、中国先秦诸子的文风,特别是庄子的语汇、概念,都镶嵌在鲁迅批评文体里面。到了茅盾这代人崭露头角的时候,言说的方式已经变化,古代文论的影子已经开始隐去,能够运用现代西方批评的逻辑、方法来面对作家的文本。这个转换影响了后来的风气,所以我一直希望有人研究中国现代文论的产生过程,这里有思维表述的转型问题。
    在茅盾之前,王国维的文论也产生过影响,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的文论,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和近代哲学在他身上的折射,催生了新的思维,看得出他在寻找中国文学批评的范畴、方法等方面的努力。茅盾大约借鉴了前人的思想,《小说月报》时期的文章,旧气已脱,新姿渐出,他写《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自己通脱的、自然的、属于自己个性表达式的批评语言。他对郁达夫文本的肯定,对冰心文本的欣赏,特别是对鲁迅文本的咀嚼和把握,鲜活而有质感,理论与诗意浑然一体,这时候茅盾的批评观有了西方同时代批评家的风采。他后来受到列宁主义话语的影响,批评里面政治意识更为强烈,俄国批评理论的一些意味也出现了。我们谈左翼文学的批评家的成就,他应是重要的一位。
    茅盾的文学批评与后来周扬、胡风、冯雪峰的批评思想构成了现代文学史一个链条,但是与他们还是有所不同。他和周扬有很多价值观相交叉的地方,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在写茹志鹃的《百合花》的评论时,有小说家的感觉在里面,文本解读的快意流动其中。上世纪五十年代文坛极“左”思潮很浓,我个人认为茅盾写过一些失误的文章,比如对胡风等很多作家的批评就是受到了偏激思潮的影响。但是即便是那个时候,他依然强调文本的价值,他关注的作家并非都在主流的队伍里,但是他依然给予支持,发现了许多新人。在特殊的时期,他表现了批评家的责任感。
    在复杂的环境里,茅盾的创作、批评都受到某些遏制,他的天才的笔触未能延伸到其憧憬的精神高地上。《夜读偶记》等文本都注释了他晚年的精神现状,以及他何以未能进入纵深的思想之域的原因。茅盾理论大于形象的创作给后来的文学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因素。新时期文学就是从扬弃茅盾的某些文学传统开始的,从宏大主题回到日常生活,成了后来小说的风气。这也是茅盾渴念的一种写作状态,然而这些是由他之后的许多作家完成的。这是很大的一个话题,我们谈当代文学史,茅盾的存在是无法绕过去的。不论你喜欢与否,他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存在,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深远,梳理其间的风风雨雨,当可感到文学变化的内在线索。
    好的批评家应当是时代的思想聚焦者,也是坚守审美理想的勇士。茅盾曾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气,提供了文学与社会之间互动的范例,其间的经验我们总结得不够。我至今感念于他博杂的学识,那种气度和风范都非常人可及。他不是在狭窄的话语里面对文本,而是在较为丰富的知识谱系里面看待文学。作为批评家,他捍卫了自己的信仰,也捍卫了文学的尊严。今天的批评家都可以在其遗文里,感受到那个远去时代的风景,它已经成为我们精神躯体里无法切割的一部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