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本文告诉你:读书有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战隼 参加讨论

    读书需要方法吗?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站“战隼的学习探索”,博主对阅读有比较深的领会,他的阅读方法对喜欢阅读的朋友应该会有些帮助。
    出现阅读疲劳时,怎么办?
    1.可以看4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不要让自己的精力耗尽,一定要注意休息才能阅读更长时间。
    2.我大致记录了阅读不同类型书籍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注意力开始分散之前开始休息,然后做笔记或思维导图。
    简单一点,拿三类比较典型的书为例:
    小说:不分类型以兴趣和精彩程度分级1-3,1级为最低。
    1级,注意力20-30分钟左右。
    2级,1–3小时,大多数书籍3个小时内可以阅读完第一遍,如果超过3小时,一般分休息一下,吃些东西,看看新闻,再继续。
    3级,非常感兴趣,而且有充分的时间情形下,能一口气读完。上学时看武侠小说和科幻小说能看一整天,除了睡觉、吃饭和上厕所都在看。
    专业性强一点的书(教材、专业材料):强迫自己能集中注意力20-30分钟 (具体时间要看书的类型和当时的体力、心情),然后做笔记或思维导图,再重新清晰一下思路。有时会反复读上很多遍。
    畅销书:不超过300页,不过于难懂,基本上会在2小时之内阅读完第一遍。休息,看第二遍或第三遍,写简评,做笔记或思维导图。
    3.相关的太难解释或专业比较强的书籍,可以用主题阅读的方式,一本看不明白就换别的书。
    4.实在看不懂的,先跳过去。
    5.准备几本不同类型的书,阅读累了,就换种轻松一点的书籍。
    6.如果是因为身体的因素,最好停止阅读,去看看电影、小说、玩玩游戏或者睡觉,让自己放松一下。注意力完全无法集中的情况下,阅读所能获取的信息量太小,还不如休息。
    如何筛选自己要读的书?
    1.阅读类型:经典和畅销书各一半。可以安排一半是最新信息或是未来趋势的书,一半是老的,经典的书籍——往上往外跳跃,往下往里深耕。让你从立足点起,往最老以及最新的两端延长自己的智慧,然后从知识源头转换出属于自己的原创想法。有些读过的书可以安排再读一遍,人生阅历不同,想法也会不同。最主要的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
    2.阅读方向:每3-4年左右增加一个新的关注方向。德鲁克提过一种方法非常不错,可以尝试:20岁时德鲁克曾经是法兰克福最大的报纸金融和外交栏目的新闻记者,一个记者必须撰写许多题材的报道,所以他决心掌握许多领域的知识,至少做一名胜任工作的记者。他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国家关系与国际法、社会和法律制度史、历史和金融等。德鲁克逐渐养成了习惯,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每过三四年,他就选择一个新的学科。例如,统计、中世纪史、日本艺术或经济学。要精通一门学科,3年时间的学习是绝对不够的。不过,要了解一门学科,3年的时间就足够了。60多年来,德鲁克坚持一次选修一门学科。“这种学习习惯不仅为我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迫使我接触新学科、新学说和新方法,因为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的假说,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论。
    3.每月清单:一半提前计划好,一半随机。计划好的书都是从待读清单找的,里面记录一些推荐好书,每个月固定读上几本。随机的书:去图书馆、书店看到的书、下载的电子书,顺手翻几页,如果有意思,就放在一个待读目录中,有时间就看看。还会准备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说或相关书籍,看难懂的书看多了就找本轻松的书籍看看放松一下。
    4.筛选方法。
    豆瓣友邻和朋友推荐:在豆瓣上关注很多读书狂和各行业的专家,从他们的书评、日记、广播中能找一些非常不错的推荐,然后加入待读。认识了不少爱读书的人,看到好书会互相分享一下,然后加入待读。
    豆列:在豆瓣能找到一些非常不错的豆列,然后针对某个方面做些横向和纵向的汇总,收藏加入待读。
    书籍、杂志:在看书、报纸、杂志、新闻、博客、微博时,经常会推荐或搜索一些书籍,顺手记录一下,然后加入待读。如果一本书写得非常不错,可以搜索一下作者,看看还有没有相关的作品。
    各种排行榜:收集一些各种类型的排行榜,有需要就看看。
    随机:看到电子书下载、书店或去图书馆借书时顺手翻翻,有兴趣就看几本。
    定期整理: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把定期收集的资料整理一下,进一步提炼一下,加关键字归档,有需要的时候找来看看。
    关注方向:控制几个长期关注方向和短期方向,尽量控制6、7类左右的书籍在方向以内,剩下的随意看。
    读书这件事是否存在边际效用递减?
    对于任何一门学问中的80%、90%,大都可以在几年之内快速掌握,但最后的10%,可能要付出几十年或一辈子的时间和运气才有可能最终掌握,读书也是一样,学者也一样。
    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是一种曲线的方式,有一段突飞猛进的阶段,然后进入平台期,如果能坚持下去并加上一定的运气,会再次进入发展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一定能保持原状态,平台期时间一长就会进入下降通道。在平台期就是你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所有人都是一样,学者并不除外。
    很多人都是专精于一方面,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横向扩展,用广度来促进深度。
    只阅读不思考,用处不大,而光思考不行动,可能只是一个花架子而已。
    阅读、思考、行动,这三步难度依次递增,特别是把第二步和第三步联系在一起想做到知行合一,那真是难之又难,从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去,要解决很多问题,要长时间的坚持、思考和反复尝试,才能把理想、信念落实到最终的行动中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