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课堂研究概论》开拓思维新阡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李泽林吕晓娟 参加讨论


    教学论需要走出传统教学论研究的藩篱,回归课堂教学生活实事本身
    在我国,科学意义上的教学论是漂洋过海的“舶来品”,是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依附于实证主义价值取向下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传统教学论,声称要研究教学现象、揭示课堂规律,但自己恰恰又不熟悉教学现象,甚至远离研究对象而缺乏对教学生活的真实描述,致使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脱节。传统教学论作为一种教学论学科研究的范式或风格,其浓厚的“书院”气质与味如嚼蜡的言语表述呈现出一种危机,其“最大弊端在于,使研究者越来越远离研究对象,最终造成研究者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的分离,走向空疏无用的理论阁楼”,使教学论研究成为专业研究者的“独角戏”,而处于教学实践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深感教学研究的“神秘”和遥不可及,进而望之却步,致使课堂成为教师与研究者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教学论本来所兼有的理论性与应用性开始消解,并成为艰涩难懂的“纯理论”之学,难以实现其完善自身体系、超越实践并引领实践的使命。时下,在人们呼唤“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声浪中,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已成为国内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这就需要教学论的研究者走出传统教学论的藩篱,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土壤中重建“回归课堂教学生活实事本身”的现代课堂教学论。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鉴教授的新著《课堂研究概论》,这是一部力图完成这项使命的力作。
    像人类学家那样扎根在学校,在课堂中进行不懈的“田野”考察和研究
    在作者看来,“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无疑是教学现象,每一种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必须在一定的‘场’中存在和表现出来……教学现象的‘场’是学校的课堂”。但问题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不再进入研究的“场”,而是沉浸在书斋文献之中苦思冥想。《课堂研究概论》正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研究不闻不问教学生活的弊端,重返课堂教学生活,回到原点反思传统教学论,进而构建现代课堂教学论的学科体系。
    与传统教学论相比,她回答的不再是“教学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教学应当是什么”、“教学应当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在研究对象上,前者研究“文本”,而后者研究“实事”;在研究的空间上,前者在书斋文献之中进行研究,后者扎根在教学实践的土壤中进行研究;在研究的方法上,前者进行“文献研究”,而后者进行“实践研究”;在理论体系上,前者重“演绎体系”,而后者重“归纳体系”,进而形成富有原创性的课堂教学论。
    在笔者看来,现代课堂教学论的研究既要“知”之,又要“行”之。所谓“知”之,就是指教学论的学科建设一方面需要深厚理论的根基,又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论指导。王鉴教授所著的《课堂研究概论》正是在现象学理论、人类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课堂教学论的理解与方法论基础。比如:“基于聚焦课堂的行动研究”,一方面主张研究者深入课堂做研究,或者与中小学教师合作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倡导中小学教师成为教学研究者,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
    “基于观察、深描、解释的‘课堂志’”研究,像人类学家那样扎根在学校、在课堂中进行不懈的“田野”考察,以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作者提出的“课堂志”研究的方法论思想,是国内课堂教学研究方法的“开阡陌”之举,对如何开展课堂研究具有开拓性贡献。“基于叙事研究的教学案例”,发掘的教学案例则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所谓“行”之,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有道是“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无穷尽的,而且在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水平也是无止境的。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期待教学论研究者能够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而不再远离中小学教学实践,一味地沉浸在书斋文献中、面对电脑或研究文本苦思冥想,成为“不熟悉课堂的教学论专家”。这种扎根于课堂“田野”的课堂研究不再是二手资料的研究或者研究文本的复制。这条归去来兮的研究之路,是教学论研究者在课堂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知,并实现自我超越的理想路径。深处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作为课堂研究真正的“行者”,需要从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真正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在笔者看来,“知”与“行”的统一,也正是该著的亮点之一。
    《课堂研究概论》引领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课堂研究概论》一书不仅有一定的理论建构,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与实践尝试。比如,古德和布罗菲的透视课堂的方法、佐藤学的课堂研究方法、弗兰德斯的课堂互动分析方法等,为中小学教师如何重新审视课堂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面对教师如何成为课堂教学研究者的追问,作者以《一堂“失败”的好课》的“写真”为例,对课堂中的教学细节进行不厌其烦的描述,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途。面对校本教研“研而无效”、空洞无味、专业引领不够、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内容分散、形式单一等问题,聚焦课堂教学进行校本教研不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更是学校发生静悄悄革命的前奏;面对合作学习的困惑,作者立足课堂中“分工”与“同学”两个要素,结合鲜活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案例指导,说明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如何实现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教师面对优秀而又表现积极的学生、面对落后而又表现消极的学生,折射出的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更反映的是教学公平问题,是课堂中“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好实验场。面对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作者还是从“鸡蛋浮起来了”的课堂案例入手,在分析当前低效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教学指标切合中小学实际,而且也便于执行。在教师的教学智慧方面,作者提供的《蚂蚁和蝈蝈》的经典案例,不仅能使读者身临其境,更能够在仔细的阅读与体味中明晰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以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凡此种种,无不贯穿于作者“课堂志”研究方法的思想之中。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处理好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专业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由此来看,《课堂研究概论》已不是昨日传统教学论的翻版,而是破茧而出的现代课堂教学论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这,也不仅仅是王鉴教授新著的特色所在,更是一名教学论研究者专业责任的彰显。(西北师范大学 李泽林 吕晓娟)
    《课堂研究概论》王鉴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6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