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与书 >

徐中玉,一生钟爱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程华平 参加讨论

    徐中玉先生今年96岁高龄,依然躬亲操劳。
    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请他为学生做一场有关《论语》当代价值的报告。徐先生建议采用座谈会的形式,直接和大学生交谈。徐先生认真地听取年轻学子们的见解,一一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座谈会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事先说好的“一小时之内”。徐先生看到了当今大学生对《论语》有不少见解、看到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满心欣慰与喜悦。座谈会后,他还把最近出版的新书《徐中玉文论自选集》送给同学们参考。
    不仅给大学生讲《论语》,徐中玉还给中学生讲,给社会上的读者讲。他撰写了洋洋洒洒的3万多言的长文《今天我们还能从〈论语〉中择取到哪些教益》,从与高中生的人生修养、学习、人际关系等切实相关的六个方面,阐释孔子《论语》中有关论述与观点。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参与了他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徐先生特意关照我,一定要从《论语》中选出一些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孔子关于“和而不同”方面的论述。他说:“《论语》里面,仍有不少深入浅出的问题,还没有提出来加以深入的讨论。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把一些问题提出来,让他们思考、讨论,一定会有很大的收益。”他确信,《论语》中所蕴含的思想,大多与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有关,值得参悟、借鉴,其价值能逾越时空。
    徐中玉对《论语》的热爱伴随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上世纪20年代,正是胡适、陈独秀等人高呼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时候,当时读小学的徐中玉则沉迷于《论语》之中;上世纪60年代,当全民“批林批孔”时,他依然不放弃对《论语》的研究,并毫不隐瞒,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认为《论语》虽有不足和缺陷,但仍有许多思想,比如注重民本、提倡仁爱、强调道德修养、重视人性人情、主张和而不同等等,都具有普世价值,是建设中国新文化必须凭借的资源。
    1972年,早被划入“牛鬼蛇神”队伍中的徐中玉,在一次大型的批孔大会中,忍不住站出来,勇敢地为孔子讲好话,称赞孔子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决非尔辈胡说的民族罪人。结果可想而知:他被当作了“孔老二的孝子贤孙”。 可徐先生并不屈服,说骂他是孔子的孝子贤孙,那是抬举他,直言“评法批儒”、“批林批孔”实实在在是丝毫没有学术文化气息的“闹剧”,为此他又被批斗了一番。正如熟知他的钱谷融先生所总结的那样,徐先生无法容忍那些肆意践踏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粗暴行径。不少人怕惹祸,不敢讲真话,他却挺身而出,使人们在那个动荡岁月里仍能看到一些亮色,听到正义的声音。
     
    徐先生退休了,但闲不住。他迄今仍然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名誉主任,四个国家级学会的名誉会长,两家研究机构和几家学术期刊的顾问——有些虽是荣誉性的挂名,但他仍花时间去经营。比如他担任名刊《文艺理论研究》的主编,30年来,每期20多万字都要亲自审读、定稿,直到今天。他还将正待完成的主要工作开列出来,比如完成与钱谷融一道主编的100多万字的《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文学卷》的编纂,主编《大学语文》新教材,修订第九版《大学语文》等等——他在与时间赛跑,以期为学术发展、为后人再多做一点事情。  
      
    已退休赋闲的三个子女都劝他不要再工作了。徐先生总是笑笑,说“我还可以,责任未尽”。晚辈常想让老人换个环境,接他到国外去休养几年。每当这时,徐先生指着堆满整个房间的书,笑着对儿子说:“难道你们能把我一屋子的材料,全都运过去?”午间休息时,他会点上一支烟,拿出笔和剪刀,翻阅几种报纸杂志,在上面做各种记号,将需要的材料剪下来,分门别类地放好,以备日后写作时查用。他生活简朴,一日三餐很简单,从不挑剔;他接电话,很少寒暄,有什么事交代清楚就结束了。
    他喜欢这样的生活。 (程华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