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今天的戏曲,需要张火丁也需要王珮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傅谨 参加讨论


    
    张火丁的魅力在于她对传统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了解。那些对传统戏曲有更深感情的观众,可以因为她的表演而对传统戏曲有更深的理解。图为张火丁《锁麟囊》剧照。
    
    ▲王珮瑜的优势就在于她把传统打造成了时尚,让很多原本对传统戏曲无知也无感的人可以因为她的时尚口号走进剧场。比如,“当京剧遇到吉他”是王珮瑜已经进行了多年的音乐实验,由吉他、手鼓伴奏,演唱经典京剧剧目。言布摄
    在当今的京剧圈,王珮瑜是个比较特别的存在———这里指的不是她作为余派女老生的身份。仅仅在今年,她频频出现在各种和京剧乃至戏曲关系不大的舞台上,比如《朗读者》《奇葩大会》《跨界歌王》,大有成为跨界网红的趋势。
    这让她获得了更高的关注,也招来了更多的质疑。质疑者往往将她和张火丁做对比。张火丁的低调圈内外皆知,除了舞台演出,从不参加任何其它活动,而舞台演出频率也基本保持在平均一年仅十场左右。
    于是,王珮瑜和张火丁,一南一北,一静一动,构成了当下戏曲界颇有意味的风景。在本文作者看来,扩大戏曲的“朋友圈”,本就可以有多种模式,特别是在今天,当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命题时,我们既需要张火丁,也需要王珮瑜。 ———编者的话
    不出所料,最新一季的“余脉相传—————王珮瑜传统骨子老戏展演”门票又早早售罄。她的演出总是令人期待。张火丁的演出同样也是令人期待的,但观众对她们的期待完全不一样,期待的群体也未必一样。如果说张火丁的特点之一就是她面向公众时的“冷”,那么,王珮瑜似乎恰好相反,她总是在寻找和制造话题,通过这些话题,让观众走进剧场。
    “余脉相传”系列始于2013年。这一年是喜欢余叔岩艺术的戏迷难得的幸运年,余迷都大呼过瘾,我也是如此。我们每月从天南海北准时飞去上海,当然是为了通过看珮瑜的表演,间接地领略余叔岩大师的舞台身影。但我想,这还不是我们要特地去欣赏王珮瑜演出的全部原因。珮瑜自己的魅力也是重要的方面,无论如何,我们不仅是去看余在当下的投影和翻版,同时也是在看珮瑜。戏是老戏,但这些戏之所以在当今的戏曲市场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还是因为她找到了把演出与观众相联通的好方法。
    是的,珮瑜是个极善于和观众沟通的演员,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把观众的趣味和喜好放在心头。她当然知道观众里有很多喜欢老戏的,可惜为多年来片面强调新戏的戏剧环境所误,这样的爱好很难有机会得到满足。随着戏曲市场近几年的明显回暖,看戏的机会固然是多了,然而除了昆曲以外,多数演出还是以新剧目为主。珮瑜显然是知道戏迷们的心意的,知道观众中有一股喜爱传统的潜流,她发现并发掘了这股潜流,并且让它浮出水面,于是比那些只热衷于演新戏的演员,更得市场宠爱。
    戏曲市场曾经困顿多年,珮瑜却是例外,她的市场号召力就是在几乎没有人看好她的背景下日渐提升的。在某种意义上,她对这个时代的特殊贡献,就在于向人们也向这个时代证明了传统戏是有市场的,当然,要演得规矩、地道,要讲质量。而她另一方面的意义,是在提醒同行和热爱京剧的戏迷票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京剧要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还需要在把握时代审美风尚上做一些必要的努力。她非常善于找俏头和卖点,知道如何让她的演出有别具一格的品位,因此,她也是极少数能够让京剧融入时尚的人。出道以来,珮瑜一直是时尚领袖,伴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新潮,她不想做时尚的弃儿。而且,由于她对潮流的娴熟把握,看起来反倒像是潮流跟着她在走。
    张火丁的魅力在于她对传统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了解。濮存昕说她“择善固守,以待来者”,是非常准确的描述。她通过长期艰苦训练,把程派剧目精髓和魅力发挥到极致,以优秀的舞台表达带给观众以审美上的满足。那些对传统戏曲有更深感情的观众,可以因为张火丁的表演而对传统戏曲有更深的理解。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传统戏曲知之甚少,并因此对戏曲抱有偏见,而王珮瑜的优势就在于她把传统打造成了时尚,让很多原本对传统戏曲无知也无感的人可以因为她的时尚口号走进剧场。传统让她的演出富于质感,时尚给她的演出注入活力。珮瑜演老戏,用新招,这是她不同于别人的路径;但她深信她走的是一条正道,我也对此深信不疑。
    珮瑜是我眼里一个极好的成功标本。在寻找京剧传播的通道方面,她是个开路的人。多年来我一直强调,京剧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是传播上的短板,其次是继承上的缺失。珮瑜之所以重要,首先,是由于她极好地解决了传播这个难题。每个戏曲演员都应该从她那里学习如何传播———当然,也不容易学会,因为缺少她的聪明劲儿,也未必都能像她那样多才多艺,她开清音会时玩吉他不会给演出减分,她真的可以素颜在台上靠自己一个人的侃侃而谈,让观众舒服且享受地坐上将近两小时。其次,她解决传承难题的途径,也非常之对路。尽管多年前她就是京剧戏迷心目中的“小冬皇”了,但是在推出“余脉相传”的系列余派老戏时,她仍然特地找了沪上余派专家李锡祥先生,帮她一点一滴地重新归整了无数遍。李先生对余戏的研究深入细致,唱腔、身上都很有心得。京剧行里自然有不少余派名家,然而真要想找人说余派戏,还是李先生说得明白。珮瑜找李先生,找的不是名气而是实授,她找对了教师,让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深切地触摸到余派精髓,这是她始终在进步的窍门。而且,珮瑜还是把传统与时尚结合得最好的范例,她早就成为京剧界青年演员的成功模板,只是要想学她,就像她学余派一样,也是极不易的。
    京剧的继承、发展与繁荣,前途光明,困难很多。京剧在今天的兴盛,需要张火丁,也需要王珮瑜。她们代表了当下戏曲传承传播的两种有效模式,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也都值得尊敬。
    (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