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肖勤创作谈:走着,写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文学》 肖勤 参加讨论


    二十来年,从大学毕业选调到乡镇,从接电话的小秘书开始,在基层转来转去,换了足足十多个岗位,刚把这个表格弄清楚,又到新的地方做新的工作。我羡慕别人可以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悠闲地做到老,别人却羡慕我不断在“华丽转身”。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华丽”背后,有多少让人“精神分裂”的苦痛和纠结。不过,从创作来讲,我是赚大了,仿佛比别人多活了几辈子,多长了几双眼睛,多开了几扇窗户,多窥探了几个世界。
    十六年前的元宵节,贵州山区一片冻雨迷茫,我正回老家吃着父亲亲自煮的汤圆,电话却响了。是命案,村里失踪两天的村民找到了,在老藤簇盖的山涧里,尸体已经硬了。我放下碗就往村里赶。那会儿我在乡镇分管政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和几十个警察在山里转;天是真冷,冻得骨头都僵了。警犬队的“狗司令”翁警官牵了一条警犬来侦察,他拿了一只夹子,夹一块小毛巾,在死者被敲破的头部取了脑浆和血液的混合物,给警犬闻了,然后叫我陪着,随着警犬行进的方向跟进(我陪着的原因是他需要我来完成沿路农户家的基本调查)。因为抛尸人的路线原因,警犬钻进油菜地,正月了,油菜已经半人高,雨水挂满菜梗,走不了多远,棉鞋袜子和裤子就全湿透了,寒气入骨。翁警官呢,边说话边扬着夹子在我面前晃动,那张红红白白的毛巾就在我眼前荡来荡去……
    那段时间里,翁警官教会了我克服恐惧,而冰冷的冻雨教会了我坚持。
    九年前的一个中午,当乡长时,接到村里电话,马鞍山失火了。那是一座比邻两个乡镇的大山,大火如瀑布泄下,必然殃及两镇居民。山高、陡、险,我们拼了命往山顶爬,扛着灭火拖把,拖把“布条”是橡胶皮条,沉重不堪,等到达山顶火场,所有人的嘴唇都已经憋成了紫黑色。那天的大火,整整扑了十一个小时,晚上十一点,火灭了,大山一片黑色的寂静,我们全部精疲力尽,呆坐在洋芋地旁,你看我,我看你,汗水夹着灰烬,个个黑炭一般,都没了模样。这时,一轮明月从山冈上升起,清辉洒遍山岭大地,没来由的,我看着月亮,鼻子就酸了。
    基层的日子,像无法预测的棋局,随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许多的生与死,苦和累,就这样从我的工作中一遍遍演绎而过,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不甘,各有各的痛苦。
    而我的痛苦就是一次次看见、看着、送别离。
    化解这些无奈和纠结的,只能是创作。我曾经在一个创作谈中说到,我把写作当作生命的麻醉剂,在里面,我有一根魔杖,可以还原善良、还原初心、书写美景、营造原谅。我可以把那么多真或假的情节,用这根魔杖来调合成一剂有着灯光一样温暖色彩的麻醉剂。
    小城市,小地方,很多不搞创作的人难免会问,你的某一个作品里,写的是谁?
    我想说,没有“谁”。作品是一面镜子,世相众生,谁站在那里,看见了什么,它就是什么。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能从镜子看到花开如海,阳光灿烂,那就是幸福。
    世间总有一些人,只是一味质问,却不选择相信,所以,永远有一些悲伤,除了我们自己,无人知晓。那又怎样呢,走着,写着,鞠一掌灯光,照亮行路的你我,何况还有明月,升起在山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