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如何增强艺术批评影响力——把微影评写作“请进”课堂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电影评论写作形式产生,微影评具有篇幅短小、发布方便、写作主体多元、传播范围广泛等多种特点,在快节奏阅读背景下,微影评彰显出其活跃生命力,但也涌现出诸多碎片化、理性不足、逻辑不清等问题。6月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微影评写作与大学教育课外网络空间的拓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促膝交流,针对当下电影批评格局、微影评写作在影视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微影评书写进行了有益探讨。 专业学者不能失守网络阵地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以微影评为参考依据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影片走进影院,不少电影专业学者往往忽视了网络阵地,从而使得资本有机可乘,雇佣水军通过微影评打“感情牌”来迷惑观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从互联网时代的四点剧变,即数字技术与互联网引发的媒介文化革命、网络社区的重构、电影外部媒介因素的变化、电影内部媒介因素的变化入手,对电影批评的格局与功能形态的嬗变进行了梳理,他特别提到:“网络批评尤其是微影评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反而形成了一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就需要从事电影研究的师生在这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中及时发声”。北京大学教授顾春芳谈到互联网时代影评的多种变化,如评论方式更加多样、更加自由,评论的传播方式发生变化,评论的权威话语发生变化,网络评论兼具消费导向作用等。顾春芳认为,大众评论和专业评论并非二元对立关系。学者的不愿介入和不屑介入,给了商业左右和绑架大众媒体的机会,因此,发挥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力量十分有必要,只有将理性力量注入其中,才能更好、更持久地发挥艺术批评的影响力。 请微影评写作进课堂 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高校课堂状况发生了微妙变化。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坦言,“2010年之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与影响,高校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玩电脑的现象频现,教师上课的压力越来越大”。陈旭光将微影评写作请进课堂,在《电影概论》《影视鉴赏》《创意写作》等多门课堂上提倡并要求学生进行微影评写作,致力于师生微博、微信上互动点评争鸣的教学理念。在陈旭光看来,“这种字数有限制,既见思想也需要专业修养更考量语言文笔表达功力的微影评写作,是一次试图拓展大学教育课外网络空间、建构新型学术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努力,也是一次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创作之旅”。他还点评了若干优秀微影评作品并向大家展示了北大学生微影评写作的成果——已出版的《最佳微影评2016》。 与会专家认为,现行网络时代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位,充分、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影评写作是课堂教学延伸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有专家认为,要充分利用好微影评这一辅助手段,为专业性的学术影评与研究这一根本目标服务。大学教育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训练,加强电影史以及电影导演、制片、编剧、表演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努力培育影评人新力量。 微影评写作重在切中实质 在微博、豆瓣等网络平台上,众多短小精悍的微影评引发无数人的跟帖或转发,但现阶段多数微影评仍只是流于个人观感和情绪的表达,作者往往通过语言文字游戏以引发他者的阅读快感,而鲜有对电影本体的学理化研究,微影评如何书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李洋认为,微影评的切入角度很重要,我们可以更多地谈论电影本身,而不是谈论电影要与观众谈论的问题,例如可以围绕电影的构图、摄影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出一个独立于学者、媒体、大众三者之外的新场域;北京大学教授陈宇认为,我们要充分发挥微影评短小精悍的优势,避免长篇大论,分析切中实质,从而有效推动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许 莹)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