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徐 可:取法自然 真诚恺切——《三更有梦书当枕》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青年报 徐可 参加讨论


    
    在文学的诸般样式中,散文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在我看来,散文是一种最直接表现自我、离心灵最近的文学品种,她最适合表达真情实感,她最打动人的也是其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好的散文,是从作者的心里流淌出来的,直抵人心。
    真情实感是散文最优秀的品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冰心也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有的研究者把真情实感视为散文创作的基石,甚至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是不无道理的。真实是散文的生命,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一篇散文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就如周作人所说,“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如果一个作家在散文中弄虚作假,欺骗读者的感情,一经发现,必将为读者所唾弃。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散文必须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原貌,而是说作品中的事实和感情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至于对一些细节和心理活动进行合理想象则是完全允许的。
    所以在写作中,我最重视的就是作品的感情。我的每篇散文都是用心写出来的。所谓“用心”,第一当然是指态度认真,不马虎,不将就;第二更是指感情真挚,发自内心。
    《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二)就是我交给读者朋友的一本心血之作。书中所收是我过去若干年中所写散文的一部分,分为“秉烛谈”、“怀人篇”、“寸心集”三辑。无论是读书随笔,还是忆人散文,或是随想随感,我都是有感而发,绝不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
    读书随笔几占全书一半篇幅,是全书的重头部分。从小到大,我都算一个爱书之人,至今虽然受到互联网和手机微信的冲击,但我依然每天手不释卷,枕书而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书籍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有所读必有所思、所感、所悟。我上大学的时候,受到周作人、曹聚仁、唐弢的影响,喜欢上了书评、书话,我最推崇的是那种“言在书中,意在书外”的读书随笔,多年来断断续续写过不少。我的第一本散文集《三更有梦书当枕》即是三十岁之前所写这类文字的合集。即便后来写评论文章,我也喜欢用随笔的笔法来写,尽量写得轻松一点、优美一点、柔和一点、活泼一点,读起来不至于令人生厌。
    忆人散文是本书第二个重点,是我用情最深的部分,也是最为评论家所推重的部分。我写人,决不为写而写,而是确实有所感受、有所触动,他(她)的形象已经在我脑海中完整呈现,呼之欲出,我才动笔记录下来。比如,关于文化名人。文化名人往往是一些作者爱写的题材。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经接触过不少文化名人,但是我所写不多,因为多数只是泛泛之交,没有触动我的神经。只有启功先生是个例外,因为我对他怀有极深的感情,不但写了大量文章,还写了中篇纪实文学《启功:文衡史鉴总菁华》,还出过一本《三读启功》。这本书中所收散文《站在启功先生墓前》已经广为人知。在我心目中,启功先生已经不是一个万人景仰的文化名人,而是一位品格高洁的忠厚长者,是我的亲人,他的高尚品德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精神力量的一部分。
    散文要有真情实感,但是有了真情实感,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散文。首先这种感情应该是独有的,不是所有的感情都值得写出来。其次,感情的表达,一定要内敛、节制、含蕴,切忌煽情、滥情、矫情,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关于亲情。亲情也是很多散文作者爱写的题材之一,有关亲情的散文简直汗牛充栋,但是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凤毛鳞角。我们在绝大多数亲情散文中,读不出他们的感情和别人的有什么区别,无非都是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这样的散文读得多了,难免给人审美疲劳之感。而我笔下的父亲,是一个有着缺陷、有着不足、我从小并不亲近的父亲,我写的时候并没有为尊者讳,把他写得十全十美,而是如实地把他的这些缺点、不足都写了出来。这是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他的缺点一点也不影响他对儿女的亲情,所以他的形象具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被不少读者誉为“当代的《背影》”。
    再如关于友情。不少读者(包括作品主人公“邢爷”的夫人)都说,我的散文《好汉邢爷》写得很生动,塑造了一个鲜活有趣、充满激情、可亲可敬的“邢爷”形象,他们边看边笑边流泪。我写这篇散文时,邢爷已经进入弥留状态,不久即去世了。按照常规,我应该写得很正式,很庄重,很严肃,甚至很沉痛。但是我想,这跟邢爷的个性完全不符,他本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活宝”,就算他进了天堂,他也不希望读到一篇凄凄惨惨戚戚的文字,不希望看到一个一本正经没有生气的邢爷。所以我在下笔时,完全不按常规,而是用带着调侃的笔调回忆他的旧事,达观开朗的邢爷形象跃然纸上。我相信这是惟一的邢爷,而不会与别人雷同。
    其次,我对散文的语言非常讲究。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散文更是如此。好的散文,既要典雅精致,又要明白如话。我喜欢冲淡平和、含蓄隽永、言浅清深的文字,在不动声色中蕴含着极深的感情。很多人都喜欢汪曾祺的作品,说他的语言精致,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值得回味。其实汪曾祺很少用华丽的辞藻,他的语言都很平实,却能营造出无穷的韵味,这完全是炼词造句的功夫。再往前看,唐宋明清的很多散文经典,虽是文言,但是我们几百年以后的今人读起来却一点困难都没有,而且回味绵长。我喜欢这样的文字,也在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我在写作中,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我的每一篇文章,哪怕是几百字、千把字的短文,都要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很多作品我还要读一遍,通过阅读体会每一个字眼是否熨帖。著名作家贾平凹说:“徐可的文字,取法自然,明净无尘,真诚恺切,是至高的书写,也是人生的法度。”也有评论家说我“语感好”。这都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语言典雅精致又明白如话,这是对祖国语言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我们提倡有难度的写作,但绝不要制造“有难度的阅读”。作家应该想方设法把作品写得让人能读爱读,而不是云遮雾罩,故弄玄虚,不知所云。
    中国是散文大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我们当学习继承,从中汲取营养,进而开拓创新。我热爱中国传统散文,从中受益匪浅。在五四以来的前辈散文作家中,周作人、孙犁、董桥、汪曾祺等人的作品对我的散文写作影响很大。董桥说:“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学、识、情是优秀散文的三大要素,以此标准衡量,合格的散文不多,我们需要努力的空间很大。
    本书书名是敬爱的启功先生生前为我所写,永志怀念;感谢著名作家贾平凹、周大新、叶延滨、穆涛热情推荐此书。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二)后记, 2016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